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俱往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畅聊盲人中的杰出人物

[复制链接]

157

主题

3180

帖子

839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395
421#
发表于 2020-8-11 18:29:34 | 只看该作者
<
421楼 指环王说:回复419楼俱往矣
郑智化也是肢体残,下肢有残疾,唱窗外的叫李琛好像是小儿麻痹症。还有大数学家华罗庚也是肢体残疾。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286
422#
 楼主| 发表于 2020-8-11 18:57:38 | 只看该作者
<
422楼 俱往矣说:回复420楼指环王
我有个自己的怪想法: 控制疫情做得好,既有我们国情优越性的一方面,是不是与我们国人的免疫力强有关呢?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286
423#
 楼主| 发表于 2020-8-11 19:01:52 | 只看该作者
<
423楼 俱往矣说:回复421楼指环王
熊庆来到华罗庚,华罗庚到陈景润,很想再读一读徐驰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286
424#
 楼主| 发表于 2020-8-11 20:23:06 | 只看该作者
424楼 俱往矣说:
逆行者礼赞


作者:汤冬虎

来自:

2020-08-11




   






       小时候的一件玩物,却至今难以忘怀。那时刚随父亲离开乡村,比起喧闹的商场和炫目的霓虹,它的份量要重得多。

       那是枚小圆镜,亮晶晶地反射着天光云影,金灿灿的外壳更闪耀着太阳的光华。背面浮雕着些花纹,看不清,也摸不明白。爸爸说那是树,一种生活在沙漠里的树。除此之外,还有一队奇怪的动物,粗壮的腿,高昂的头,脊背上还有两座“小山”。爸爸告诉我,那是骆驼。那里的天地是一片黄橙橙的混沌,单调得有些耀眼。只有那队骆驼,还有一个骑坐在头驼上的人。有些孤单,有些寂寞,却也显得那样执拗,执拗地突显在那片混沌里。记不清镜子是什么时候碎掉的,但记得那个金灿灿的外壳还被珍藏了好久,因为那象极了太阳的颜色吗?好象是的,但不全是。

       过了很久,终于知道那些树应该是胡杨,一种被称为“生命之魂”的植物活化石。都知道生命逐水而存,但它好象是逆了这规律而动的。幸而那片混沌中有它。尽管枝叶枯槁根茎扭结,却珍存着些许绿色,在那令人窒息绝望 的天地玄黄里,费力、却坚定地向孤寂的旅者们诠注着不甘和希望。

       又过了很久,终于有幸涉足那样的一片土地。忽然明白了这贫瘠枯荒勾连的是些什么。敦煌,玉门,阳关,千年的风尘刻录着曾经的瑰光,亘古的冷月更鉴证了每一次逆行。意气风发的班超,孤独无助的玄奘,无数逆行者的足迹,终于叠印出一条曲折而不平凡的路。那里一定少不了驼队,少不了胡杨吧。似乎明白那小圆镜因何在心里拥有那样的地位了。趋利避害,这是一切生物最基本的应激反应。而能够逆流而上,为了一些什么,主动地“趋害”,这却是人性的光辉。那些骆驼,那些胡杨,与其说是镜子的装饰,更是种象征。原来即便是孩子,也会有心向往之的英雄情怀。 其实这样甘愿逆行的英雄自古就有。春秋时期,齐国的崔杼杀死了齐庄公,他不愿背上弑君恶名,结果连杀三位太史,却仍然无法动摇史官秉笔直书的意志。这就是中国文人的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在咱们这片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上百代文化传承的伟大土地上从来就没缺少过。东汉的党锢之祸,明朝的庭杖制度,无数人直面屠戮,为了坚持气节,勇敢逆行,践行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和担当。还有“君子固穷”。因为曾被孔乙己叨咕过,似乎有了些酸腐气。然而,物欲横流的名利场,蝇营狗苟的大环境,能够坚守道德底线,保持清醒头脑,为理想而执着,持操守而无悔,不同样也是一种逆行,也是一种不忘初心的勇敢担当吗?从洪荒中奔来的夸父,虽然倒在了追逐光明的路上,却从未有人讥笑过他的迂阔。相反,他的身躯化作了青山。他的行为更定格成了崇高。

       曾读过一位外国学者分析中国神话的文章。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女娲炼石、大禹治水……他惊叹于这个伟大民族自古就有不服输、敢逆行的精神内核。如果通读中国历史,或许得出的结论会更加切实明确。从传说到信史,从神话到现实,这片热土从来不缺少那股不服输、不言败、勇逆行、敢担当的英雄气。忽然想起文天祥的《正气歌》。从孟子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为什么这些堪称民族楷模的精英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违反生命本能的逆行呢?

       历史跨越千年,如今,敢于逆行、坦然逆行的早已不再局限于精英阶层。这次肆虐全球的疫情就最好地证明了中华儿女血管里那大义当前舍我其谁的悲壮与豪迈。更可贵的是,践行这些的再不是那些青史留名的英雄们,而是一个个平凡如你我的生命存在。最喜欢听央广电台播送的《天使日记》,那里记录着一位位普普通通的逆行者真实的悲喜和情怀。因其真实,所以感人,所以有力。还记得一位给妻子送行的小伙追着火车高喊“平安回来,今后一年的家务我包了!”比起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这样的情话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也记得一位90后援鄂护士的感言。她说当时也怕也累,但大家都被一种责任感牵引着不能止步。回来后还为多挣了两万块有些小得意。其实,谁敢说这样的小得意不是大情怀呢?

       当然,疫魔无情,甘当道义的逆行也决不是浪漫的田园牧歌。人们不会忘记那位名叫梁晓霞的年轻护士,晕倒在岗位上,至今仍未醒来。逆行者中还有多少梁晓霞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对肝肠寸断的父母,或许还会有呀呀学语的孩子、泪洒青衫的爱人……人间最恸莫过生离死别,而这样的悲恸换来的是更多人的存续和安康。这让我想起一种野花,蓬蓬勃勃地开放在田野里,春耕时就被成片地碾碎在泥土中,它的生命用另外的一种形式绽放得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有意义。

       赞美逆行者。你是白衣飘飘的圣洁,托举起九万里浩浩神州;你是亿万人民的牵挂,演绎着人世间最铿锵的温柔;你是铁骨铮铮的承诺,支撑起泱泱民族的脊梁;你是拳拳无悔的赤子,迸发出危难中最庄严的嘶吼。都说多难兴邦,或许正是灾难呼唤出了英雄——噢不,是灾难把英雄的肝胆和豪情注入了象你象我这样平凡的生命。一个依赖英雄的民族是堪忧的,而一个能把平民造就成英雄的民族则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

       又想起骆驼,想起胡杨。作为一个物种,生存状态的选择或许无所谓高尚,但它们的存在似乎修正了一些观念。知机而善变,明哲可保身,无爱者无畏,无为者久安。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应该是这样吗?在驼队沉默而稳健的步伐里,在胡杨扭曲却倔强的身影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们,又能看到些什么呢?

       驼铃叮咚,穿越千年风沙唳唳,那是一首悠长却从未断绝的旋律;驼步铿锵,震动万里巍巍山河,那更是一段始终敲击魂灵的历史强音。一支歌,一条路,一个信念,一个理想。丝绸之路的黄埃散漫,茶马古道的瘴翳丛生,喀拉昆仑的皑皑白雪,阿拉山口的闪烁星光,这是一条逆行之路,这一头,踩在脚下;那一头,勾连着太阳,勾连着民族的希望。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286
425#
 楼主| 发表于 2020-8-11 20:43:08 | 只看该作者
425楼 俱往矣说:
我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


作者:林涌程

来自:

2020-08-11




   






       距离1995年左右视力骤降以来,已经过去了26年了。

       我已经想不起来,八岁之前看到的正常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的了。似乎眼前的一切就该如此,模糊,灰暗,近处的物体还算有轮廓,远处——大概五十米外,只有一片混沌。

       这些后来都成了小说中的素材,那是后话。

       我已经不太记得,1996年暑假确诊先天性眼底黄斑变性的时候,北京市人民医院中那位黎教授的样子,只记得她当时是个很年轻的阿姨,只记得那天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认真看到母亲流泪的脸。

       那个时候的我还没有意识到我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以为我的未来依旧一片光明,当然事实上,我直到今天依旧认为未来一片光明,尽管我已经彻底领教的眼病的可怕。

       那时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在没有任何外在帮助的情况下,爸妈每个月都要带我去一趟北京,以便应对如自由落体般下坠的视力,那个时候走路撞破额角什么的都是小事,每个月天文数字般的检查费用,门诊费用和药费也都是小事,真正要命的是三更半夜去排队买火车票,是工薪阶层如何每个月请几天假还不会被辞退,是每个月都“翘几天课”外加看不到黑板依然能跟上学习进度,以及在所谓的民间偏方的荼毒下如何避免头发变黄变成洋人。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每次出发前的正午,无论爸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省钱,无论他们如何在票价和查票人员之间为了几十块钱周旋,无论每次住最便宜的地下招待所还要在一两块钱上斤斤计较,都会在这顿午饭上“奢靡”一次,每月如此。大多数情况下,这顿午饭都是父亲手工制作的羊肉泡馍,也是迄今活了三十二年吃过的最好的羊肉泡馍,无关“正宗”与否,只有吃下去的,不放弃的希望。

       在北京,在西安,廉价旅馆都是一样的阴冷潮湿,稍微干净一点的大床永远属于我,属于一个基本可以算是废人的孩子,父亲或者母亲总是缩在角落里的地铺上,还要一边安慰着我,让我不再去关注墙角的蜘蛛和霉斑,忘却污浊的空气与逼仄的环境,甚至不惜花费本就有限的薪水,买一个玩具供我解闷,而他或者她总是缩在角落,哄着我睡着,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前往一街之隔的医院门诊部,从天明排队到天明。

       角落里的所谓地铺,从来都是他们的奢望,带我看病的父母,不配有睡眠,母亲的耳鸣与失眠,就是那个时候落下的病根。

       那时候每个月的最后几天,我都在大城市里度过,见识过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医疗检测仪器,却没有机会见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黄牛制度和挂号处拿人不当人的丑恶嘴脸。那是祖国最危险的九十年代,第三世界的医疗水平,第一世界的资本家的嘴脸。专家号这种东西,也能成为某些人手中垄断了的资源。

       这就是母亲每次都得通宵排队的因由,让原本就千难万难的进京治病难上加难,但当时的我根本不理解这些,每次“翘课”进京看病,对我而言不过是旅游外加获得玩具的“假期”,哪怕那些痛苦无比的检测也不过是某种“大冒险”,以至于如今对那些挑战类的综艺节目毫无触动,被朋友指责为“冷血”,却从不知道一个孩子的病痛在母亲身上翻三倍,在父亲身上翻两倍。那时的我有多么期盼每个月末尾的“假期”,现在的我就有多么愧疚。

       哪怕已经拮据到快揭不开锅了,父母依然趁着看病的时机,带我逛了北京的名胜,给当时不到十岁的我种下长城和太空的影子,种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魔咒,美其名曰“补偿我”,却不知道作为孩子的我当时不懂,但二十年后,我总也会明白,我根本无需什么补偿,该补偿的,是拿着白领工资过着民工生活的父母呀!

       如果他们当时放弃了,那么就放弃了,他们不会有什么损失。父亲依旧可以升职,母亲依旧可以跳槽,凭着他们各自过人的能力,早晚也能混上厅级干部或者上市公司的高管,但他们为了我,将自己永远限定在了普通人的档次上。

       值得吗?不值得吗?

       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他们一面替我背负着眼疾的一切弊端,一面给我编织出一套“我基本算是正常人”的美丽童话。他们连接特殊学校校长的电话这种小事都要瞒着我,却一定要我进入普通学校,和那些无病无灾的“天选之人”一起学习,一起为了排名和老师的些许奖赏在课桌前厮杀。他们一直维持着这个童话,直到上中学的时候,童话变成了现实。

       不放弃的人,影响着本该放弃的人。

       上学的时候,我看不到黑板上的字,坐在第一排也无济于事,于是一切课程只能靠听讲,于是课堂上开小差与我无关。也许是先天性的集中力比别人强的缘故吧,我能够坚持听一天课而不松懈。靠着一双好耳朵,我成了班上成绩最好的那一小撮人中的一个。

       我的求学生涯,尤其是整个中学都是在许多人的羡慕中度过的,每次班级或者年级奖励优秀学生,我总位列其中,初中甚至有一段时间里,我的英语试卷就是标准答案,一直有每次讲评试卷的时候,我都没有试卷看——它在老师手里。

       至今,我都非常感激那位英语老师,感激她从来不会嫌弃我的笔迹太丑,说实在的,能找到落笔的空格位置,我已经付出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从中学开始,我就一直使用十倍放大镜阅读,否则我根本看不清课本上的任何内容,包括封面上那些人物的表情。放大镜很小,只能同时显示两个汉字,三到四个英文或者数学符号,我需要趴在桌上,拉着放大镜从左到右,一行一行看,期间大概率出现错行或者跳过的情形,因此每一行都需要读两遍,一篇五百字的古文我需要七分钟才能看完一遍,那已经是我高考时的极限速度了。

       至于老师们的板书,对不起,那是我从未指望过的奢侈品。

       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相信比起那些没有腿,需要坐轮椅上学的同龄人也并不轻松许多,我曾经不止一次听老师说看着我整个人趴在桌上阅读写字答题很心疼,但我不在乎,因为我从来没有将学习当成一种困难或者难受的事情。

       那时的我非常渴望阅读,似乎坐在教室里就该不停地看各种各样被放大镜扭曲了的字,正因为这种好读书的习惯,我的成绩从来没有跌出过前五名——不是总成绩,是所有科目的单科成绩。

       也许中学时期要学的知识都很简单吧。

       就这样靠着集中精神听讲混了六年,成了老师眼里“最好的学生”,那时的考试也许并不像如今这样人性化,没有可能为“不方便”的学生延长考试时间,我便只能花几倍的时间阅读试卷上的问题,却只有几分之一的时间用来思考和答题。答题本身要写字,哪怕尽量精简字符,所用的时间也不会比别人少很多,作文之类的当然更耗时间,但我有我的策略,那就是将自己训练到不需要思考。

       遇到任何问题,不需要思考就能给出正确答案。这就是我上学期间始终不变的追求:将知识化为本能。

       为了提升答题速度,我能够付出的只有那么一点点小聪明和更多倍的勤奋。能够不需要思考就答题还要保证正确,这样的境界已经和天分没有什么关系了,唯有见更多的真题,或者对课本上的知识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

       为此,我曾训练到只看一遍就能背诵《岳阳楼记》。

       为此,我将将学过的所有物理公式整合到一起,变成一个冗长无比的公式背下来,只要记住那个公式,就记住了一切。

       为此,我也尝试过将所有的化学反应式整合到一起,但失败,我只是分别记住了每一条公式而已。

       而为了像个正常人一样考上大学,我付出的最大代价就是放弃了科学,选择文学和历史。相较而言,我其实并不算擅长文科。

       不过在以成绩分班的高中,我依然凭着成绩进入了文科尖子班,并且依然保持着很靠前的排名。

       高中的三年和初中一样,听课几乎成了印象中的全部,其余的,无论各种考试还是那些拿奖的物理竞赛化学竞赛,还有各种实验,都只能算是陪衬,哪怕我的阅读速度让监考老师着急,我也从来都能按时交卷,而且结果还不错。

       至于一天十几个小时盯着一只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放大镜是个什么感觉?恐怕旁人不会想象得出。

       就这样近乎“一路平推”地到了高三,事情有了些许变化。

       也不知道是哪个人想出的馊主意,高考的选择题需要涂答题卡,对于班上其他同学来说都是个苦差事。

       答题卡上的字符非常之小,排列密集,而且ABCD无限循环,串行了都无从排查,更不要说涂准考证号的时候,错一个数字整张卷子都作废了。

       那时的宁夏还没有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说法,高三只有不到一年的模拟时间,每月的大考中,必然有人涂错了答题卡而跌入深渊——尖子班的位置只有那么多,不可能让每个尖子生霸占一年的好位置,于是每个月的成绩都成了滚动的依据。

       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字的我,当然不可避免地中招了,第一次大考就涂错了答题卡,但是当时的我依旧固执地认为,一切都可以靠努力来弥补。

       在紧张的学习之外,我居然抽出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专门研究答题卡,研究如何对付这个邪恶的东西,总算能将自己的手调整到涂卡尽量不错的地步,但这样一来,我又比别人落后了——涂卡很耗时间。

       于是原本的答题速度还得更快。

       就这样,整个高三我都在追赶着一个无形的目标,更快的答题速度,更多的涂卡时间,整个目标直到高考结束都没有达到,但至少足够接近。

       在高三第一次失手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身边还不断有人跌倒,而我坚持住了。

       高考的那两天,我不敢说发挥超常,但没有失手,最后成功踏入了重点大学的校门。在大学里,我一如既往。第一天晚上躺在宿舍的小床上,幻想着父母终于熬出了头,和邻居聊天的时候,也总算像那些他们曾经倍极羡慕的某个邻居一样扬眉吐气,来一句“我的孩子也能上重点大学”,似乎那样就能证明他们所有一切的付出都值得,然而那时的我还是太天真了,并不知道,上重点大学对于像我这样的低视力残疾人来说,和登月没什么区别。

       汇集全国精英的重点大学中,三个学院里居然只有我一个“有问题”的,全国那么多残疾人,那么多不幸的年轻人,他们都在哪里?他们有人管吗?那时的我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没有意识到,很多所谓的必然,并不是理所当然。

       上大学的时候,我的视力基本稳定,但那是极低水平的稳定,检测色盲的卡片,对我来说难过高考试卷,校内医院的视力表,在我看来如同异时空般遥远,团建的时候逛公园,迷路的永远都是可怜的我,以至于脾气最好的班干部也失去了耐心,但就这样的视力,我敢乘公交车往返于两个校区之间,我敢独自一人逛超市,甚至敢替某些懒得走路的同学代购。

       大学里的生活并没有多少困难,只要记住一些固定的位置,学习和生活也就可以自己搞定了,当然这样的代价就是很少能够出校门,尤其不能独自出去,毕竟这点可怜的视力并不能保证我找到回来的路。

       可笑的是,就凭着这点可怜的视力,我居然还敢帮导师带大外的课程,还带了一个星期,导师出差回来,做了个测验,貌似还挺满意的,但看到我写的教案,脸色真说不上好。

       她毕竟不是中学的那位英语老师,常年看电子档的作业和论文,委实没有多少耐心分辨我那独特的手写体,但不管怎么说,这场代课总算合作愉快,也成为我日后重要的精神财富。

       那一个星期让我明白,我不应当在同龄人面前畏缩和自卑。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汽车企业工作,这个时候,我才深刻意识到,20多年前在北京人民医院里拿到的确诊单,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终于知道,客户的表情是比任何公式都难以辨认和理解的东西,我看不清楚他们,也时常认错人,隔着三米五米,我觉得我自己不撞墙就已经算是很努力了,但是我并不是黄晓明,我不能总是我觉得,我得让客户觉得。

       所幸我还有在专业课上练就的巧舌如簧,虽然商务英语的谈判课程和卖货不太一样,但总归也维系下了几个客户长达几个月的时间,期间我犯过不少可笑的错误,我没有记住他们的容貌,他们也大概不会记得我。

       为了在公司待下去,我只能兼顾前台和一部分后勤,做个勤快人,这期间我掌握了很多东西,关于汽车的,关于客户心理的,关于差价的,关于培训和被培训的,以及关于一家门面店该如何运营的。

       然而这并不能保证我在公司立足,终于还是因为没有业绩,也就是没有卖出一辆车,而被辞退了,我无权指责公司,毕竟,我只是一个渺小的残疾人而已。

       之后就开始了找工作的艰难旅程,那是比在任何地方工作更艰难许多的事情,招聘会参加了不少,但并不夸张的简历近乎每次都石沉大海,偶尔有打电话通知面试的,也大抵过不了第一关。我曾拿到海关报关员的证书,那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但让我觉得难受的是,在当时如此稀有且过硬的证书也不能成为面试成功的理由。

       没有哪个企业需要残疾人,至少没有哪个企业需要视力残疾人,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过活的,我只知道自己总是被排除在外。

       于是我不打算好好找工作了,我打算去做我喜欢的事情,或者说,我能够干好的事情,我不需要向任何人展出的我视力缺陷,就能获得薪水和尊重,这样的工作有很多,写文应该是离我最近的一个。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擅长写作的人,毕竟我在上学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作文题了。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我居然真的可以做到这种事情。

       我在2013年的某天,心血来潮写了九百字的玄幻短篇,那篇没头没尾的短篇片段如今读起来很可笑,因为它一点儿也不玄幻,反而像是某种异化了的宫斗文,但随后我一点一点将它扩展,变成了后来长达160万字的《黑色梦想时空》。

       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写完这么长的文章,里面有许多故事片段如今看来依旧熠熠生辉,但也有许多幼稚可笑的地方。《黑色梦想时空》曾在多个小说网站连载,但最终,它败给了一位编辑的一封电邮。

       那是2016年的2月,起点的编辑盛夏看了我的文章,给我寄了封电子邮件,他希望我能够写一部“符合当下市场规律”的小说,毕竟他喜欢看《黑色梦想时空》,但因为小说本身的问题,他没法和我签约。

       他并没有告诉我哪里出了问题,只是给了一个起点小说内部课程的链接,让我好好看看,我从那些文章中悟出了些许道理,摸清了网络小说创作的些许规律,然后,按照他的期待,写了《唯一法神》。

       这是我的第一部签约作品,这是一部500万字的超长篇,它依然太过稚嫩,并且遇到了新的问题,并没有符合编辑的期待,我也怀疑他因为对我很失望将我拉黑了。

       我依然要感谢他,因为他给我了一个机会,一个去摸清小说创作规律的机会,500万字的小说锻炼了我全方位的能力,为我的出版作品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没有《唯一法神》,就不会有后来的一切。

       然而就算有了《唯一法神》,也不一定有后来的一切。

       庞大的故事架构也好,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也好,古代战场的波澜壮阔也好,核弹破敌文明碾压的热血豪情也罢,如果没有人欣赏,那么最后不过是另外一本《黑色梦想时空》,静静躺在起点的书库中无人问津,千里马虽好,总也需要伯乐的。

       2018年5月,经人介绍,我认识了严光星老师,和他促膝长谈,彼时《唯一法神》也到了创作最艰难的时刻,没有素材,没有写作的动力,我想开一本新书再起,但投稿数次《万王中贼》也没有得到任何一个编辑的青睐。就在我特别迷茫的时候,严光星老师给我指了一条明路。

       在遇到严光星老师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作品会被真正懂行的人看重,写小说不过是爱好与谋生手段的结合,每月微薄的稿费不过是聊以自慰的些许调剂。遇到严光星老师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写的东西可能存在着真正的价值,或者说,力量。

       严光星老师点燃了我的那种力量,让我明白了为何而写作,如何写出有力量的作品。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我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他从一个真正的普通人的视角审视我的经历,我的作品,告诉我哪些地方已经超出了常人的边界,那些地方还有所不足。这些都是次要的,他真正教给我的就是什么样的作品才配得上“作品”二字。

       他不仅给了我灵感,更给了我支持,让我终于不再孤军奋战。在写网络小说的几年间,我的读者,我的编辑从未意识到我与其他作者不同,甚至那些付给我小钱,找我要“枪稿”的人,还将我当成一个没事写狗血情节的死肥宅,我结识的所有朋友,尤其是读者朋友们,还一厢情愿地以为我是个玩计算机的高手,一个修改游戏的大行家,一个偷别人服务器的“大佬”,却从来没有想过要靠着400%的放大倍数才能玩转家里那台该死的电脑,不知道我要将手机系统的字调到最大才能勉强算上个有手机的人。我就是靠着这么一点残余的眼里,和每天爆肝通宵两万字的“超神”同台竞技。更要用一个人的血肉之躯,和那些知名作者只写大纲,底下数十人甚至数百人的团队写片段写开头量产爽文的文化公司正面对抗,就像孤独的绝地武士面对一整个西斯的帝国。

       那段时间我只能感觉到最深刻的孤独,被时代抛弃的孤独,我那时从未想过成为什么作家,写手,只想以一个玄幻码农的身份苟延残喘下去,毕竟,我能接触到的所有企业都拒绝了我。孤军奋战是我唯一的选择。

       与严光星老师联系上之后,我感觉有了靠山,有了可以寄存未来的地方,于是我将老师提点给我的一些关键之处消化,从自身经历和看过的某部小说中汲取灵感,经过简单的构思,我用两个月写出了40万字的《寒冰瞳孔》,并交由香港中华艺术大观出版生出版。《寒冰瞳孔》的封面,排版还有章节插图都是我自己设计的,因此这本书实际上用了三个月时间才完成。

       写《寒冰瞳孔》并没有给我造成什么负担,很轻松地制定了大纲,设计了人物,世界和“武功”,然后按照大纲行云流水般地写出,称得上我近年创作速度最快的小说了。它确实寄托了我的真实感情,具现了我的部分真实经历,也保存着我对这个世界的许多美好愿望。

       我真心不希望那些美好的东西只能靠《寒冰瞳孔》保存。

       《寒冰瞳孔》的主人公并不是我的化身,而是郭敬明的残次作品《爵迹》中银尘的化身,凛渊骸破的灵感来源于《北斗神拳》的斩风燕破,冰与火的对立也有一点点《幻城》的影子,但影子主人公敛空灵的所有情节和细节,全部来自于我过往感受到的,来自亲人,来自师长,来自同学,来自社会的善意与爱。我将这些闪光汇聚在一起,幻化成天使般的敛空灵,《寒冰瞳孔》中贯穿全文的,不是主人公的主人公。

       敛空灵发现了银时身上的优点,给了他不计回报的关怀,而银时无论有意无意,都给敛空灵带来非凡的利益,体现出了他无与伦比的价值——这就是《寒冰瞳孔》的全部。

       《寒冰瞳孔》的出现,也让我意识到我算是一个真正的创作者,而不是写网文的枪手,在《唯一法神》的写作期间,我真的做过枪手,每千字3元给别人写开头,也深刻体会到网文行业的不易与混乱。我是枪手,但不是好枪手,许多联系过我的“大佬”们甚至可以写网文包签约,价钱从4000到10000不等,这些人写出的网文真的很美,我自叹不如,但枪稿卖出去之后,可以看到文章质量有巨大的滑坡。

       就在我也打算试水这个行业的时候,《寒冰瞳孔》拯救了我,让我真正意识到一部完整的小说应该如何架构,而不是像那些枪稿一样只管一时精彩,不管身后洪水滔天。

       《寒冰瞳孔》断送了一个写“霸道总裁我爱你”的卑微枪稿写手,但很可能成就一个正常的玄幻/科幻创作者。书中的高台都市和战争试炼属于玄幻流派的想象,而后期的失落文明,明显具备科幻小说的风格,主人公与姐姐的情意,还有逃出福利院的描写,又具备扎实的现实基座,可以说这一部书,很可能改变我的写作生涯。

       《寒冰瞳孔》才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它并不符合所有人的口味,但它有它的价值,就像书中主人公虽然不被书中的主流世界承认,但具备着无可替代的价值一样。

       《寒冰瞳孔》也让我意识到,玄幻小说并不是虚的,它可以通过想象制造出巨大的影响力,然后通过这种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做某些宣传。《寒冰瞳孔》也算是在玄幻小说/动漫创作领域中,低视力群体发出的第一道声音。

       至此,我已上路,不再回头。

       26年过去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视力还是那样的视力。我的写作生涯与其说会继续下去,不如说刚刚开始。

       我知道我还远未达到“成功人士”的标准,但我希望我的故事和我写的故事能让更多人看到,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低视力人士的线状与发展的可能。如今,巨大的电脑屏幕上同样巨大的文字,帮我克服了最大的阅读障碍,我也终于可以如同正常人一样一目一行的读书学习,像正常人一样从事专业工作。这样的工作不仅仅指写作,还包括平面设计,网店甚至编程。

       屏幕后面的我,以文字与图像为凭依,和正常人同台竞技,不需要网文平台的特殊照顾,也不需要客户或明或暗的怜悯目光。我希望网文平台上能有更多像我这样的卖不出去车的残疾人的身影。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286
426#
 楼主| 发表于 2020-8-20 20:33:51 | 只看该作者
426楼 俱往矣说:
这个小伙子“了不得”——记云南省昭通市一个依靠耳朵和双手修车的盲人小伙杨俊玺


作者:

来自:云南省昭通市残联

2020-07-30




   






       近日,昭通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姜仕钦在彝良县残联理事长杨茂的陪同下来到彝良县洛泽河镇虎丘村,亲自把东西部合作项目残疾人创业示范扶持资金3万元送到了杨俊玺的手中,并为这个“了不得”的小伙子点赞。

       盲人能修车!想想都有点不可思议。但是,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杨俊玺,1995年出生于彝良县洛泽河镇虎丘村的一个苗族农家,家中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出生一个多月时由于生病造成了双目失明。这个从小就没有看到过太阳和大千世界的孩子,一直期盼着看看家乡浩荡的乌蒙山和激昂的洛泽河。可尽管看不到这些,这个小伙且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顽强、乐观的性格闯出了一片天地。

       姜理事长在为杨俊玺送上创业扶持资金后与杨俊玺一家人聊起了家常,杨俊玺说:由于自己身体的原因,2009年小学毕业后便没有再继续读书了。这时,妈妈王富芝接话说道:他小升初时由老师代笔还考上了彝良县民族中学,可惜就是由于当时的家庭条件差,没有人牵着他,没有人陪读,所以最后只有放弃继续上学的机会。

       在14岁的年龄里,很多同龄的孩子都在忙着玩耍,可是杨俊玺却没有闲着,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了。后来,他把自己的想法与父母亲说了,在父母亲的支持下杨俊玺和哥哥杨俊彪办起了养鸡场,他和妈妈负责在家里养鸡,爸爸和哥哥负责把鸡拉到附近的集镇和彝良县城去卖。由于是生态喂养的土鸡,销量很好,一度时期,他们的养鸡生意做得风声水起,最多的时候养鸡场存栏500多只,一天就能买出五六十只。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9月7日,一场地震突袭彝良,震中正是洛泽河镇。受地震影响,养鸡场的鸡先后死了200多只,最后只得低价将剩下的200多只鸡卖出,这一次创业,哥俩亏了1万多元,哥哥卖鸡的摩托车也被砸坏了。从小就不太爱说话的哥哥杨俊彪,受此挫折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精打采,可是,一向乐观自信的杨俊玺并未因此受挫,反而安慰哥哥说“没事,这次我们虽然失败了,但是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会成攻的”。

       杨俊玺的父亲杨云松说:以前我是开货车的,而杨俊玺从小就是一个勤学好问、聪明好学的孩子,他经常会问车为什么会跑?这个零部件叫什么?它是起什么作用的?……。随后,他就开始尝试修理家里那俩被砸坏的摩托车,他拿着工具,把摩托车拆开,而家里人想着他闲着也没事,就让他鼓捣吧。杨俊玺笑着说:那个时候我也不太懂,但是总认为一定要把它修好,把摩托车的问题搞清楚,自己跟自己较上了劲。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最终杨俊玺把摩托车修好了。“我们也没想到他真的能把摩托车修理好,他只有小学文化,而且眼睛看不见,上学都是由哥哥和堂弟、堂妹拉着去的,上课的时候只是听老师讲,就连考试都是由老师代笔的。”说到这里,杨俊玺的母亲王富芝忍不住掉下眼泪来。无师自通修好摩托车后,杨俊玺修车的热情一发不可收,后来,他把父亲的货车从头到尾、从里到外认真摸了又摸,从发动机的运转原理,到听发动机的声音,车辆的各个部件认真地研究。后来只要家里的车出问题,他都能很快判断出车辆故障并及时修理好。

       说话间,一位中年男人推着一辆摩托车走进了修理店并对杨俊玺说道:杨老板帮我看看摩托车,打不着火了,这时,杨俊玺顺着声音走到了摩托车旁,开始对摩托车进行检查,打起有这种声音没有?只见他一边用手转动着摩托车油门,一边询问着故障原因,那就是火花塞出问题了。说着,杨俊玺麻利地走到摩托车右边,摸索着拉出了一根黑色塑胶包着的高压线,用手摸了摸说道,就是火花塞的问题,你看,这个都断了,说着他把哪个零部件给了车主人看。又对旁边的哥哥说,哥,帮我拿个新的火花塞来,还要一把尖嘴钳。不到十分钟,火花塞换好了。你试一下,现在打火正常了不?可以了,可以了,多少钱杨师?中年男人边说边打着火,收你10元钱。一行人看得目瞪口呆。说来也真牛,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对各零件的熟悉,没有学过任何修理技术也没有拜过一天师的杨俊玺,在他反复的抚摸和揣摩下竟然逐渐弄懂了每个零部件的原理,从之前的修理摩托车到后来的各类汽车,没几年时间杨俊玺就可以独立修理各类机动车了。

       彝良县残联理事长杨茂介绍说:杨俊玺这个小伙真的不错,踏实、能干、乐观、进取,为了帮助他创业发展,县残联曾经多次帮助过他,去年向他捐赠了云南省残联下拨的创业资金8千元,年底省残联领导来看望他又给他送上了1千元慰问金,这次市、县残联又专门为他送来了3万元的东西部合作项目残疾人创业示范扶持资金。目的就是要让他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乘风破浪,脱贫致富奔小康。杨理事长还说:前些年为了帮助杨俊玺,我们残联还多次来到他家,动员他免费去学习盲人保健按摩,解决家人的后顾之忧,但被他一次次拒绝。因为他的梦想就是要开一个修理厂。后来,在县残联和相关部门的关怀下,在家人的积极支持与帮助下,2015年3月杨俊玺的“喜喜摩托车行”正式成立了。通过几年的努力,2017年5月,杨俊玺的“彝良县俊玺汽车修理厂”又开业了……。

       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必然会开启一扇窗。对于杨俊玺而言,手就是他的眼睛,是他感知世界的来源。在他的勤奋努力下,现在修理厂已经开了五年多了,有稳定的客源,也有慕名而来专门来找他修车的爱心人士。杨俊玺说:现在汽车修理厂生意还不错,徒弟就有2个,有时候忙不过来就会全家总动员或者是请上两三个零时工,每年的收入就有30至40万元。由于昭彝公路车流量大,每天从杨俊玺修理店门前过往的各种车辆川流不息,一来二往熟悉的人也多了,他神奇的修车技术也就传开了,说虎丘村有个很“牛”的盲人修车工也在微信、抖音和各类新媒体中传开了,都说这个小伙“了不得”,一听就能听出车辆的故障问题,一摸就能解决车辆故障,因此,来找他修车的顾客络绎不绝。杨俊玺也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他总是会兢兢业业的做好每一件事,修理好每一辆车,把优质满意的服务回报给大家,让每一位前来修车的顾客们都满意而归。

       彝良县海子镇的苗族小伙张富文是杨俊玺的徒弟之一,他学修车已经3年了,修车技术也不错。张富文说:“前两年就有老板请他去县城的修理厂工作了,工资比这里高,但我一直没去,因为我很佩服我师傅这个人,我想好了,我要跟师傅好好的学习技术,今后像师傅一样,回海子镇去开一个修理厂”。在杨俊玺的带领下,家里每个人都懂点修车技术,简单的换机油、换小零部件什么的家里人都会。杨俊玺说:其实修车也不是太难,只要搞清楚了工作原理,所有的发动机都是一样的,不止是摩托车、汽车、拖拉机,就连微耕机都有人拿来给他修。前几天,在洛泽河镇境内修高速公路的施工队的钻探机坏了,他一天就修好了。

       这时,爸爸杨云松笑着插话说道:原来我们修车很苦,修理店就是用一些彩钢瓦搭起来的一个简易棚子,之前主要是修摩托车,后来在工商部门的帮助下办到了汽车修理执照,才慢慢的开始修理汽车,两个娃娃都很争气,特别是杨俊玺真的太懂事了,现在好了,钱也苦到了,家里的经济一天天在好转,去年600多平米的二层楼大房子也盖起来了,二楼住人,一楼和门前的院子就用来修车,今年年底杨俊玺也要准备讨媳妇了,说到这里杨俊玺的脸刷一下就红了,姜理事长还跟他开玩笑说,你媳妇漂亮吗?杨俊玺笑着说不知道,我又看不见,姜理事长说,你不会用手摸吗?一句话说得大家都开心的笑了起来……。

       在修理店门前我们座了近两个多小时,在与杨俊玺一家人的交谈中我们看得出家人们的关心与爱是杨俊玺奋发进取的源泉,残联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是杨俊玺继续努力奋斗的动力。这个充满自信和憧憬的小伙子最后对我们说道:“今后我想把修理厂开大点,搬到彝良县城里去,等有钱了,就去做慈善事业,帮助更多像我这样需要帮助的盲人,为他们送去光明与幸福。” 杨俊玺,这个坚韧、顽强、乐观,依靠耳朵和双手修理机车的盲人小伙子正在为他的梦想努力奋斗着……






录入:伊然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286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8-20 20:42:06 | 只看该作者
427楼 俱往矣说:

安徽盲人考生高考635分!超一本线120分!


作者:

来自:红星新闻

2020-07-23




   








图为昂子喻

       7月23日,2020年高考各省市成绩陆续公布,安徽盲人考生昂子喻取得了635分的成绩,语文130分、数学127分、理综257分、英语121分,超出安徽理科一本线120分。

       据悉,今年是昂子喻第二次参加普通高考,去年,他考得551分,高出当地一本录取线55分,但他认为考得不太理想,坚持选择复读。

       “他自己认为理综有点失误了,物理有一道选择题有六个图形,这超出他的水平了,也浪费了昂子喻很多时间,总得来说这次达到他自己愿望了”,昂子喻的父亲昂国银告诉记者,“他自己的想法是上一个公费师范生,以后去特教学校当老师”。

       据央视报道,今年来自山西、安徽、上海、西藏等四个省、市、自治区共有5名全盲考生使用盲文试卷参加高考。盲文试卷印刷成本复杂,盲文以“方”为单位,每个方有6个点,通过这些点的排列组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一般需要两个“方”才能表达一个汉字的音节。

       盲人考生在答题中,用手摸着盲文试卷来答题,花费的时间要比健全人考生长得多。

       昂子喻出生于2001年4月,由于视网膜病变,视力逐渐下降,小学毕业时几乎彻底失明。

       2015年,其曾候选安徽美德少年。昂子喻有无法医治的视力障碍,自立性很强的他很小便学会自己穿衣吃饭、叠衣服被子、整理物品。由于看不见,他必须牢记家里的东西摆放、学习用品以及教室的位置和每张课桌间的距离。

       家人对他的学习没有要求,但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尊心让他不甘屈于人后,看不见他就用耳朵去感知世界、去获取知识。上课时,他保持高度专注,老师每一句话,他都牢记在心;下课后,他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回味课堂内容。






录入:伊然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286
428#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20:51:16 | 只看该作者
<
428楼 俱往矣说:回复楼主俱往矣
[人物志] 在党旗下 写给舅舅的一封信 张海燕
2020-08-17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舅舅:

我很想你,我永远忘不了你,你是我人生的领路人。听老妈说,你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成为村支书,是认认真真干出来的,村里不管谁家有事,你都帮着忙前忙后,一点支书的架子都没有,村委会干部在你的带动下也跟着一起干,我从小就羡慕你那种一呼百应的能耐。

我是1995年在大学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我记得得到这个消息后,最激动的就是你,你鼓励我说“是党员就得有个党员的样子,多干活,少显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虽然听明白了,但是当时对这句话理解得并不深。

大学毕业后,我到企业的党委办公室做秘书工作,可没多久,单位效益下滑,工资发不出,我也等于隐性下岗,我向你抱怨诉苦,你说“我们是党员,下岗安置的名额留给别人吧,你自己想想办法!”

听了你的话,我认真地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很明显,能吃苦,劣势也很致命,那就是我的眼疾,过度用眼会加速我的视力恶化,但是为了生存,为了找到新的出路,我还是下定决心考研。

知道我的决定后,你给我送来了录音机。每天我都把知识点整理好,录制下来,反复听,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学习。每天晚上参加考研辅导班,骑的是借来的儿童自行车,有时候走路,在没有路灯也没有车灯的路段真是害怕,用脚蹭着地面往前摸着走,这种走法虽然很难看但是安全,后来竟然成了我的走路习惯,再也没改掉。尽管如此,在十字路口还是不止一次地被撞倒,但我的原则是,只要没有伤筋动骨都是正常现象,因为你说过,是党员就要能吃苦。

终于,在单位倒闭之前,我拼尽全力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在我穿着老妈那双舍不得穿的过时的旧皮鞋,披着明显大了两号的长裙子,出现在市相关部门办公室里时,负责转组织关系的工作人员羡慕地对我说:“你可真是‘从土鸡变凤凰’了啊。”

可那时,我还不是“凤凰”,舅舅,你是知道的,我的贫穷是赤裸裸的。而真正改变我命运的是国家的硕士招生政策,免去了我的学费、住宿费,每个月还有二百多块的助学津贴。学院党委书记帮我申请了助学金,再加上我不停地做各种家教,日子比我在企业工作的时候过得还好,当然也只是满足了温饱的水平。不过舅舅,我心里还是挺知足的,因为当初是你鼓励我自谋生路的,而我比过去更好了。

开学后,我拿到了国家给我的第一个月生活补贴,舅舅,你猜,我买了什么?估计你猜不到,我买来了一本《中国盲文》,认真地通读研究,因为那是我不久以后必备的工具。然后,我买了听文字的软件,用于听学术论文电子版。为了掌握本专业的学科前沿研究动向,我在搞清楚顶级刊物的名称之后,毫不犹豫地从仅有的一点生活补贴中挤出了订阅杂志的费用,举着放大镜潜心钻研,终于在第一学年就成功地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舅舅,我想自豪地和你讲,硕士期间我的学术论文已经被名牌大学转载,这是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做不到的,而我做到了。2002年,我凭着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顺利毕业并进入了高校,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

舅舅,你知道吗,硕士研究生在高校一点不稀罕,所以你的话时常提醒我,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在高浓度茶叶和咖啡的帮助下,我在2004年顺利申请到了省部级教改类课题,并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攻读博士期间,我怀孕了,穿着防辐射服,忍着孕期的呕吐感,在键盘敲击声中完成了对女儿的胎教,还提前完成了主持的省部级教改类课题。

哺乳期结束的时候,我夜以继日地边教学边钻研博士选题,就这样,不到三年时间,我的博士论文的四个创新点新鲜出炉了,随后是四篇论文在核心刊物上一一发表,导师对我的研究成果十分满意,我顺利完成了博士毕业这件人生大事。舅舅啊,你知道吗,如果不能如期毕业,我会愧对许多人,包括你。我可以很骄傲的告诉您老人家,我是全学院第一个拿到博士学位的老师,其他同事听说后也想报考,只要问到我,我都热心帮忙,因为这是对个人和社会都好的事情,也是党员该做的。

我评高级职称那一年刚满34岁,在许多年轻教师中,进步是最快的,因为我始终没忘记你说的那句话“是党员就要好好干。”

舅舅,虽然你已经去世许多年了,但是,当我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耳边总是响起你叮嘱我的那句话:“是党员就得有个党员的样子。”现在,我对你这句话理解得更深刻了。

海燕





(责编 罗淑敏)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286
429#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21:05:24 | 只看该作者
<
429楼 俱往矣说:回复楼主俱往矣
榜样人物 甘柏林 开启特教大学之门的师者 滕伟民
2020-08-17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中国残联是1988年成立的,甘柏林先生是中国残联成立后的首任中国盲协主席,之所以能够成为首任中国盲协主席,不光是因为甘先生作为全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吉林艺术学院二胡专业教授,更重要的是他创建了中国第一所残疾人高等教育学府——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从1949年到1988年,从政策上讲盲人是不能上大学的,当时强调大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盲人首先在身体上不健全,怎么能上大学呢?这貌似合理的理由不知道把多少优秀的盲人学生排斥在大学校门之外,但是盲人上大学的愿望从来没有随之磨灭。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特例,比如上海盲校在50年代就有两个盲人王书培和邵汉文上了大学,他们进入了上海音乐学院。那是因为贺绿汀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当院长,他看到这两个盲孩子特别有音乐天赋,就破格录取了他们,王书培后来成了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邵汉文成了广东电视台音乐总编。甘先生经吕冀同志介绍到中国音乐学院进修,也接受过大学教育。他从自己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大学教育对盲人群体的重要性。

    1986年,我在民政部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工作,分管协会工作的张德江副部长是从吉林调来的,当时甘先生在吉林艺术学院任教,他利用一切机会找到张德江副部长和协会的林泰主席,提出要办一所盲人大学,说心里话当时很多人认为甘先生的想法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可甘先生坚持不懈地四处奔走,终于感动了许多人,这其中包括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邓朴方,朴方说:“为什么不让残疾人上大学呢?解放前华罗庚先生就是北大录取的,如果北大不让华罗庚上大学,那么我们中国怎么会有这样的数学家呢?”。

其实在1985年的时候,我也曾收到过群众来访的信件,一个南京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某大学的外语专业,但他的视力尚不足0.1,因此,被学校拒绝录取,孩子的母亲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她把信写给了中央领导,后来这封信转到了盲协,虽然我们都很同情这个孩子,但毫无办法。一位香港的记者得知此事后,写了一篇题为《我的大学在哪里?》的报道被登于报端,国外的一所大学看到后竟然有了回应,他们给报社写了一封信,同意接收这个孩子入学。当然那时是不可能让他去国外读书的,不光是盲人连肢残人也被拒于大学校门之外。听说河南一位考生考试分数够了,但因小儿麻痹,左腿比右腿短3厘米,也是一所大学都没录取他,逼得这孩子到了医院,要求医生把好腿截去3厘米,说如果两条腿一边长了,他们就不会不收我了吧?医生听了哭了,结果这个医生给民政部写信为这个考生打抱不平。

我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心情非常难过,甘先生也一样,他决心要为盲人上大学努力。于是,他频繁地从长春自费坐火车到北京,一次次奔波于教育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相关部门,我一直陪着他,还有长春大学校长王野平。有一次王校长拉着甘先生好不容易挤上地铁,到站时王校长下了车,由于人多甘先生没挤下车,等找到甘先生的时候王校长已经急得满头大汗了,他一把抓住甘先生的手竟然半天说不出话来。

之后,在张德江、邓朴方、林泰等多位领导的支持下,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中国残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终于成立了,高等院校终于为残疾人学生敞开了大门,甘先生多年的愿望也实现了。

1987年6月,甘先生作为学院教授亲自带领工作组到全国各地招生,跟他一起去的老师和工作人员都被前来求学的残疾人的热情深深感动,因为他们不仅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还表现出了非常专业的技能,甚至许多盲人演奏乐器的水平已经超过了一般音乐学院的学生。但他们其它学科的知识有许多空白。如果说第一届的学生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当时一个省里面只有一两个录取名额,却要面对着几十位盲人考生和家长,这成了甘先生一生中最艰难的选择,因为他深爱着这些盲孩子们,放弃谁都让甘先生心痛。

1987年9月,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开学了,迎来了第一批45名盲、聋哑、肢残人大学生。学院不光为盲人开设了按摩专业、音乐专业,还为聋哑人开设了美术专业,为肢残人开设了会计专业和企业管理专业,并任命甘柏林为首任院长。

我之所以只谈了甘先生创办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艰辛而没有谈到他的音乐成就,原因是我认为个人成就再高,也只是一个艺术大师或者音乐大师,可为全国残疾人创办大学,这是一个功在千秋的伟业,他不光拯救了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盲孩子们和渴望求学的残疾人,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还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残疾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有教无类”的话,所以现在更应该让所有的盲人都有机会上大学,而不光是在音乐和推拿方面接受教育。正因为当初甘先生已经用尽全力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如今音乐、按摩专业的盲人才能桃李满天下,但是还有更多的盲孩子们希望读中文、读法律、读外语、读心理学……此时,我想起了和甘先生的这段往事,我们应该像甘先生那样不断呼吁,让盲孩子们和其他残疾人都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



(作者为原中国盲协副主席)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286
430#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07:38:55 | 只看该作者
<
430楼 俱往矣说:回复429楼俱往矣
此文值得一读,具有史料姓。例如:我只知道王书培,不知道邵汉文也被上海音院录取的盲人上大学的历史。另外,文章没提到北师大数学系录取的盲人考生邵左夫。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286
431#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21:55:42 | 只看该作者
<
431楼 俱往矣说:回复楼主俱往矣
历史名人 英国内政大臣——戴维?布伦克特
2020-04-23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在英国首相布莱尔内阁的名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盲人大臣戴维·布伦克特,他虽然先天失明,却由教育及就业大臣一跃而成为了内政大臣。他对在政治生涯中赢得的许多“第一”早已习以为常。他是英国第一位盲人议员,是第一位可以将狗带入下院的议员。左翼杂志《论坛》编辑马克·塞登如此评价他:“他显然是位很有实力的政治家,他博得的敬重多于同情。” 在英国几家媒体联合进行的“对现任阁员政绩进行打分”民意调查活动中布伦克特名列榜首,他被称为“世界上职位最高的盲人”。

布伦克特1947年出生在英国北部工业城市谢菲尔德一个普通家庭,家境贫寒。布伦克特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已是55岁的人了,夫妇两对这个迟来的孩子格外感谢上天的恩赐。然而,布伦克特却先天失明,他的失明是由于父母的遗传引起的,发生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当布伦克特的母亲知道自己孩子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时,满头黑发一夜之间全白了。但令人惊奇的是,母亲在后来看到孩子很快适应了黑暗的生活后,头发又逐渐恢复了原色。

然而失明对于布伦克特却并没有太多影响,童年时期的他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喜欢爬树、玩雪橇,哪怕因此而摔掉牙齿。他还敢在公园里划船,父亲用喊声指挥他避免与别的船相撞。虽然很危险,但他后来说,“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得敢冒险。”

布伦克特4岁的时候,开始上专门为盲童设立的寄宿学校,这也是他当时惟一的选择。这段经历使布伦克特产生了让残疾儿童融入社会大家庭、尽可能地接受主流教育的渴望。

在学校里他喜欢参加学校举办的舞会,因为看不见,他邀请的“舞伴”是个男孩。然而有一次,当布伦克特无意中听到一位母亲对她的孩子说“不要和这个瞎孩子在一起”后,他发誓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曾经写过一本十分感人的自传《天晴的日子》,在这本自传中,他说没有比离开家去寄宿学校“更糟糕的事情了”,因为自己被剥夺了隐私,失去了家的温暖,以及与朋友们特别是与女孩子一起玩耍的乐趣。盲人寄宿学校还使他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大部分盲童长大后只能从事简单的工厂工作,如果爱好音乐的话,可以弹弹琴什么的。布伦克特的学校不让孩子们接受统一考试,这让志向远大的布伦克特感到十分沮丧。

为了养家糊口,布伦克特的父亲直到67岁还在工作,那年布伦克特12岁,一天父亲在工作中不慎落入沸水桶严重受伤,并在医院病床上苦苦挣扎一个月后去世。布伦克特在自传中说:“肉体燃烧的可怕气味……至今萦绕在我周围。”布伦克特的母亲当时哭得死去活来。孩子双目失明,丈夫又去世了,已经年迈的她不得不带着这个可怜的孩子度日。此后,母子俩靠面包和白水过日子。因为家里非常穷,甚至连为父亲买墓碑的钱都没有。这些磨难没有打倒布伦克特,反而使他暗下决心,要做让母亲感到自豪的事情。

之后,布伦克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谢菲尔德大学,在他家周围方圆几英里的地方,他是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到22岁时,他已经是谢菲尔德市议员了。

布伦克特认为,过去人们对于盲人更多的是给予同情,这些太“低级了”。由于他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思想,加上脚踏实地的工作,布伦克特获得了选民的广泛认可。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提名布伦克特出任教育大臣,这一提名几乎没有遇到任何质疑。

作为教育大臣,布伦克特要经常出现在媒体面前,镁光灯会让他失明的双眼看起来不怎么好看,但布伦克特从来不像一些盲人们做的那样,戴上一个大墨镜。对于布伦克特来说,失明只是让人不方便而已,但并不等于是将人变得更加丑陋。

当上内阁成员后,布伦克特通过听磁带来接受大部分信息,经常晚上一个人坐在黑暗中听。虽然他以比常人快一倍的速度来听这些磁带,但也要花比其他人多两倍的时间才能完成工作。

他有着非凡的记忆力。无论是谁的声音,只要布伦克特听过一次,就不会忘,等下一次两人碰面时,他能准确地说出对方的名字,哪怕已经事隔几个月。

作为政治家,发言和讲话是常有的事。他认为,这对他并不很难。他的一位部下曾这样描述:“和他共事一段时间后,你不会把他的失明看作问题,更不会是一种残疾。我们是在努力地工作,而他是在巧妙地工作……他可以胜任任何工作。”

可以说布伦克特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勤奋和超人的毅力,惊人的记忆力与过人的直觉。在自传《天晴的日子》中,布伦克特曾透露说,有时候他也会因为孤独而感到绝望。于是,有记者问他投身政坛是不是为了逃避这种孤独感,布伦克特停了一会儿回答说:“问题的答案是也许吧。”说完,他自己禁不住先笑了起来。

(责编:罗淑敏)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286
43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2 17:26:33 | 只看该作者
432楼 俱往矣说:
???? “如果做政协委员不替残疾人说话,我哪对得起全国的残疾人朋友。”作为1700多万盲人的带头人,李庆忠感谢全国政协没有因为他是视障人士而给予“特殊照顾”,反而给了他更多学习和参政议政的机会,他认为这是对他的极大鼓励。他说,去年作为新委员,主要是学习,提交的提案不多。今年,将更加努力,深入调查研究,提交更多更好的提案。

?

???? ◆李庆忠简介:

????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届执行理事会理事,中国盲人协会主席,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副主席。曾长期在北京盲人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 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协主席李庆忠,地点约在了他的办公室。门开那一刻,他从电脑桌前起身,腰杆笔直、目光坚定,走过来主动伸手握手。这一连串的动作,让记者恍惚了几秒,怀疑眼前的人不是有一级视力残疾的李庆忠。细打量一番,深黄色的格子西服、白色衬衣、锃亮的皮鞋,说起话来声音浑厚、语气平和而自信。

???? 为什么李庆忠看上去和常人无异?他告诉记者:大部分因眼底病半路失明的人外表和常人差别不大,在熟悉的环境里可以做到行动自如,他在家也和普通人一样做饭炒菜忙家务。“人们往往把残疾人标签化,过分放大残疾的影响,其实残疾人只是在某些情况下有障碍和特殊需求的普通人”,李庆忠有很多角色,“残疾人”只是他比较显眼的角色之一。

???? 的确,李庆忠有过多次角色转换,每次转换都足够精彩:失明前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做科研工作,失明后在北京盲校当了近20年的特教老师,现在是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中国盲协主席。

???? 工作在变,态度从没变。理性而达观的李庆忠,热爱科学和艺术,以钻研的态度和超脱的精神,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把残疾人的工作办得有声有色。

???? 在特教岗位“闯天地”

???? 可能是由于过去的科研背景,李庆忠有着深厚的科学情结,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热爱。与同事们探讨起量子纠缠、宇宙大爆炸,俨然一位业内学者,滔滔不绝而又不乏幽默。

???? 如果不是命运作祟,现在的李庆忠应该是一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吧!

???? 李庆忠属于那种学业顺风顺水的人。1980年,15岁的他考取吉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生化专业;20岁,到中科院微生物所攻读硕士;23岁,毕业后留在所里成为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

???? 正当在科学的道路上一展身手、勇攀高峰的时候,1991年,厄运降临,李庆忠跌到了人生的“谷底”。

???? 在准备出国深造的时候,李庆忠被诊断出患有罕见的视网膜疾病,半年的时间里,他的视力直线下降到0.2以下!视线越来越模糊,工作怎么办、未来怎么办、如何向含辛茹苦培养自己的父母交代……对未知生活的恐惧一波波向他袭来。

???? 是那份对生命的热爱给予了李庆忠与命运抗争的力量,是父母的眼泪激发了他深沉的责任感。经过短暂的绝望和沉沦,他决定重新站立起来!

???? 1993年夏天,李庆忠从收音机中听到了一条关于北京盲校钢琴调律专业的消息。他决定到北京盲校寻找新的事业支点。从高大上的科学院到不为人知的小盲校,李庆忠并没有在意这巨大的落差,他不顾亲友的反对毅然到盲校做了一名特教老师。

???? 虽然从没教过课,但作为学校里唯一一名有研究生学历的老师,在当时盲校教师缺乏的情况下,李庆忠一去就被委以重任,承担初中化学、数学、地理、英语4门课的教学。

???? 没有教学经验,甚至没有学过教学理论,又加上视力障碍看书困难,李庆忠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他知道教育对于这些同病相怜的盲孩子来说意味着命运的改变,意味着从黑暗走向“光明”,而对于他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 怎么办?只有边干边学。李庆忠用了一个多月的工资购买了50多盘磁带,请师兄弟们帮忙把所有的教材录了下来。后来,又把《教育学》《心理学》也录成了磁带。

???? 就这样,李庆忠一遍一遍听录音,在新的知识领域忘我地学习,也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盲校教师。他上课从不看教案,却总是娓娓道来;教学思路清晰、富有启发性。

???? “这也是被逼无奈,因为看不了书和教案,就得课前多思考,把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在脑子里。”李庆忠为盲生首次开设化学实验课,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人担心实验的安全问题,也有人质疑盲生学习化学的意义。李庆忠的回答是:正是因为我是视障者,我了解盲孩子们的障碍和补偿方法,才会让他们避免危险而又学有所获。“学习科学知识不仅仅是出于实用目的,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让他们的生命更有趣、更丰富。”

???? 李庆忠是一名反思型和研究型教师。他善于观察、善于总结。他认为,“观察”主要是头脑的功能而不是眼睛的功能。

???? 缺陷有时候也是一种优势。比如盲人失去了视觉可能会更注意观察和思考,很多盲人记忆力超群、听觉远超常人就是这个道理。李庆忠认为盲人在盲校任教有其独特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一些盲校特殊课程的教学上,如按摩、音乐、盲文等,还体现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方面,“盲人教师和盲孩子们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

???? 回望近年来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李庆忠感到很欣慰。他介绍说,2015年国家普通高考中首次为包括盲人在内的残疾人提供了“绿色通道”,激发了盲人学生参加高考的热情;2015年至2017年3年间,考入普通大学的视障学生有4757人。

???? 无疑,接受了良好教育的视障青少年,在就业方面有了更多选择和更高追求。但是,李庆忠身边的不少盲人朋友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体检标准的限定让盲人无法从事教师、公务员等社会高期望值的职业。

???? 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李庆忠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反映了这个问题。他呼吁修改相关标准,为包括盲人在内的残疾人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和普通话考试提供合理便利;降低公务员体检标准,让残疾人特别是视力残疾人有机会参加到教师和公务员队伍中。

???? 爱心+专业=责任

???? 在北京盲校,李庆忠带领老师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重残疾学生教学探索。多重残疾,指同时存在视力残疾以及智力残疾等多种残障的情况。其教育问题是特殊教育的难点。

???? 多重残疾教学难度大、责任大、收益小,老师们常常倍感疲惫和压抑,而李庆忠在多重残疾班任教长达9年,和同事们总结了大量宝贵的教学经验。

???? 李庆忠的教育理念深受父亲的影响。他眼中的父亲就如赵树理小说里描写的满手老茧的农民那样吃苦耐劳。他父亲重视教育,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对于孩子们的教育非常严格。“父亲经常请村子里的民办教师、赤脚医生等文化人到家里做客,目的就是对孩子们有好的影响。”

???? 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父亲仍然坚定地支持李庆忠上学。小时候的李庆忠最朴实的愿望就是好好读书走出贫苦的农村。由于有这样的经历,李庆忠深深懂得,良好的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对于那些多重残疾儿童来说,接受教育意味着可能学到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 作为学科带头人,李庆忠不但自己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还发挥自己的科研特长,带领青年教师们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特教经验并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创新。

???? 多年来,李庆忠带头完成了一系列优秀课题和论文:视觉康复训练的课题,获得了“十一五”海淀区科研创新奖一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专著的《视觉康复指南》成为我国第一部相关教材并发放全国多个盲校,起到了重要示范指导作用。

???? “视觉康复不是治疗眼病,而是让人们带着残障更有效率地学习和工作、更有质量地生活。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视觉康复的过程就是要挖掘潜能、补偿缺陷。”李庆忠解释说,人们通常认为盲人都是看不见的。其实,一点光感都没有的只占视力残疾人的不到10%。对于有一点点剩余视力的人来说,适当地增加光照度和色彩反差会提高他们的视觉感受。

???? 李庆忠举例说,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台阶贴上对比鲜明的横条对于视障人士和老年人、小孩会起到很好的安全提示作用。“残疾”实际上是身体功能缺损和环境互动的一种表现,改变环境条件、创设无障碍环境实际上就是减轻甚至消除“残疾”。

???? 作为北京市视障随班就读教研组组长,李庆忠带领老师们运用国际先进理念开创了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模式,为视障学生做视觉评估和教育咨询,同时为普校老师和学生家长提供指导;探索开展视障学前教育,为多重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 此外,李庆忠主持或者主要参加的“盲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盲校部分学科触摸图制作研究”课题、“计算机辅助盲校教学研究”课题等获得多种奖项,对于推动盲校教育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 “盲童家长”是李庆忠关注的一个群体。“在教育实践中,盲童家长是视障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 家长肩负着对孩子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的重要责任。由于面对一个残疾孩子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很多家长自身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家庭幸福和孩子的成长。

???? “家长也非常需要帮助和干预。”为此,李庆忠和同事们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编写了《盲童家长指导手册》,为全国盲校提供了第一本家长指导教材。为了帮助家长和随班就读的教师指导盲童学习盲文,他又带领同事们编写了《汉语盲文自学教材》,教材采取明盲对照的方式编写和印刷,家长和亲友可以直接指导盲童学习盲文。

???? 李庆忠的努力工作和创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让他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09年,他作为英模人物代表参加了建国60周年国庆大典观礼仪式。作为资深的特教教师,他多次参加教育部盲校课程改革和课标、教材的编写工作。

???? 做残疾人的“娘家人”

???? 2012年,李庆忠被选调到中国残联工作,并担任中国盲协主席。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李庆忠再一次面临转型。

???? 工作性质变了,工作面更宽了,责任也更大了。作为中国残联理事,李庆忠感到需要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宽广的视野。他需要学习有关残疾人的法规、政策,不仅要了解盲人群体的状况,还要了解残疾人整个群体的状况。

???? 李庆忠说,要做好残联和盲协的工作,首先要对残疾人群众有感情,要深切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真诚而平等地和他们交流,绝对不能以领导自居、高高在上。

???? 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李庆忠打开带有语音读屏功能的智能手机向记者展示,他的微信中有近20个工作群,他通过微信群加强了和各地盲协以及盲人群众的联系。

???? 据中国盲协的赵公政介绍,李庆忠对于盲人的来电、来访总是热情接待、耐心倾听。李庆忠曾多次处理盲人的群访事件,他诚恳、耐心地和他们谈心,并在现场和多位盲人群众加为微信好友,最后使得来访的盲人充满“火药味”的情绪得到了平复,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事件也得到了较好地处理。

???? 助推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中国残联和盲协的一项重要职责。“残疾人对无障碍有切身体会,残疾人对无障碍工作有天然的发言权。”李庆忠根据中国残联的统一部署,积极推动铁路、航空、银行等无障碍服务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推动盲人携带导盲犬接受公共服务,让更多的人通过导盲犬理解盲人等残疾人的需求。

???? 李庆忠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带给人们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数字鸿沟”,让老年人、残疾人特别是盲人被这个鸿沟隔离于信息社会之外。但信息无障碍建设也会为残疾人特别是盲人群体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盲人也可以通过无障碍的手机打车、购物、理财、读书,完成他们过去很难完成的事情。

???? 为推进信息无障碍工作,中国盲协成立了信息无障碍促进委员会,组织专家参与了一系列有关手机、网站、软件等无障碍标准的编写。李庆忠本人也参与了冬奥会、冬残奥会、雄安新区、北京新机场等国家重大项目信息无障碍规范和导则的制定。他还积极倡导盲人群体使用信息无障碍技术,带动各地盲协开展盲人信息技术培训班,并组织了全国盲人歌手网络大赛、盲人网络春晚、盲人网络专家讲座等大量盲人网络服务活动。

???? 推动国家通用盲文工作也是中国盲协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关系到盲人群体语言文字权益保障和教育质量的大事。为此,盲协成立了国家通用盲文推广与研究委员会,深度参与了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研制、试点和推广工作。李庆忠认为,作为“中字头”协会,盲协必须注重从源头上维护盲人的权益,那就是要推动法律法规的进步,推动国家惠残政策、标准的制定和落实。5年来,中国盲协组织编写了国际上第一个导盲犬国家标准并获得国标委的审批通过,参与制定了有关盲人的服务标准和规范近20项。

???? 为履行好盲人群体“代言人”的职责,中国盲协紧紧依靠调查研究这个看家本领。除了深入到盲人群体中多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还针对一些重要问题做了专题调研。

???? “依靠科学方法进行调研,调研报告有数据、有分析,这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近年来,李庆忠主持完成了7项专题调研,内容涉及盲人就业、信息无障碍、盲人辅具、盲人医疗按摩、盲人养老等盲人群体关心的焦点问题。李庆忠笑着说,“我的科研专长在这方面总算是派上用场。”

???? 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李庆忠收到了各地残疾人朋友的祝贺以及建议。他感到身上的责任光荣而厚重。他说:“如果做政协委员不替残疾人说话,我哪对得起全国的残疾人朋友。”

???? 除了精心准备提案、积极在政协会上发言,李庆忠还多次接受媒体采访,不失时机地反映残疾人群体的需求和建议。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视力障碍而降低工作要求,认真参加政协组织的理论学习、专题会议以及调研活动,还参加了2个议题的网络议政并积极发言。

???? 志愿者是李庆忠接触较多、也充满感激的一群人。2018年7月,李庆忠随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就“健全志愿服务管理体制”到重庆、黑龙江开展专题调研。

???? 调研结束了,李庆忠回北京后主动“交作业”:个人专门做了助残志愿服务的调研并将形成的报告交于全国政协社法委。

???? 李庆忠感谢全国政协没有因为他是视障人士而给予“特殊照顾”,反而给了他更多学习和参政议政的机会,他认为这是对他的极大鼓励。他说,去年作为新委员,主要是学习,提交的提案不多。今年,将更加努力,深入调查研究,提交更多更好的提案。

???? 作为1700多万盲人的带头人,李庆忠工作十分繁忙,经常出差和加班。由于视觉障碍他需要比一般人付出更多,但他很享受工作,从不厌倦。

???? 别人眼中的李庆忠是不幸的,但他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半路失明使他有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目睹了美丽的世界;也是因为失明使他多次转换角色,使人生阅历更丰富。“更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一个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大时代,无论是对于整个人类文明还是对于中华民族,我们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见证奇迹的历史时期。”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0

帖子

7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62
433#
发表于 2020-9-22 18:27:59 | 只看该作者
433楼 法学灵气说:
修车的太牛了,有机会了要去看看
本楼来自 掌中世界IOS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286
434#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08:49:36 | 只看该作者
<
434楼 俱往矣说:回433楼法学灵气
正是因为有了这般坚强聪慧的探索者,才使多少人们习惯认识上的不可思议成为了可能和现实。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5-3 14:01 , Processed in 0.29517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