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断线的木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故事学推拿系列文章

[复制链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9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06:52:43 | 只看该作者
96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76》带状疱疹误诊为梨状肌损伤,Part1 ?听故事





在我们大学附近还有一所大学。这所大学里也有一家校医院。有一次(至少15年以前的事了),这家校医院的一位医生出现了“臀痛伴下肢放射痛”。因为她自己就是医生,她自己认定她得的是“梨状肌损伤”,就通过我校的Y大夫来找我治疗。
她简单地介绍完病情,并说出了自己的诊断。Y大夫也说:“她痛得挺厉害的,你就赶紧给她揉揉吧。”
当时我还没有现在这么“老道”,但就是觉得她不太像梨状肌损伤。不过碍于这个“病人”是医生,而且年龄比我大,经验肯定比我多,再加上Y大夫比这个病人年龄还大,是我老师级的人物,我也就没多说,就开始了手法治疗。
随着一个个治疗手法的应用,我就更坚信她这个病不是梨状肌损伤。在治疗快要结束时,我坚信我的判断是对的。
















于是,我对她说:“您这个应该不是梨状肌损伤,是什么我现在不好说,但肯定不是梨状肌损伤”。





Y大夫说:“人家也是医生,她能给自己诊断清楚。”














Y大夫这么说,我也就没多说。





又过了几天,Y大夫又来到我的诊室,进来就说:“还真让你说对了,那天我带来的那个病人,还真不是梨状肌损伤!昨天她给我打了个电话,让我过来谢谢你,她说她得的是‘带状疱疹’,所以特地让我告诉你,说你的判断是对的。”说完Y大夫还给我竖了一下大拇指。















Part2 ?专业提示








专业提示1

压痛部位与梨状肌损伤不同。梨状肌损伤的压痛位于梨状肌的走行上,且为深压痛。在给上面这个病人做治疗时,她的压痛部位与梨状肌损伤的压痛部位不吻合,也非深压痛。


专业提示2


未触及痉挛的肌腹也说明她不是梨状肌损伤。在手法治疗中,在弹拨梨状肌时,并未触及痉挛的肌腹,这说明她的梨状肌没有损伤。这是我判断她不是梨状肌损伤的第二个原因。


专业提示3


牵拉梨状肌时她没有剧烈疼痛。在我给她做屈髋屈膝、内收内旋髋关节时(实为牵拉梨状肌),她没有疼痛。这是我判断她不是梨状肌损伤的第三个原因。








专业提示4


医生应有一种“定力”。不要因为是熟人介绍、亲朋好友来诊,就免去必要的检查,更不能碍于情面而草率治疗。这是一个医生应有的“定力”。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95#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06:48:41 | 只看该作者
95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75》有一种坐骨神经痛是梨状肌损伤,Part1听故事



坐骨神经痛可见于许多疾病,如梨状肌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都有腿痛,所以经常以坐骨神经痛为主诉、或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由来诊。

一次,患者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诉来诊,希望我给他做推拿治疗。我让他趴在床上等我给他治疗。我把手头工作处理完后去给他做治疗。可是我一见他就觉得他不像椎间盘突出症。因为一般椎间盘突出的病人,都是趴在诊疗床上等,可他却是躺在那里等,更主要的是他那条疼腿向外撇着,髋关节还屈着(专业术语是髋关节外展外旋)。
还有一次,病人在等着检查时不是趴着,也不是躺着,而是跪坐在床上。我问他:“你跪着那不痛吗?”他说:“跪着,拿后脚跟顶着屁股就不痛。夜里疼,没办法,怎么都睡不着,最后发现跪着就不痛。这样等一直到天亮。”





















Part2 ?关于梨状肌损伤的专业提示










1.梨状肌的位置

起于第2~4骶前孔的外侧,向外经过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的后部。所以梨状肌损伤时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而且是臀部的深层疼痛。但椎间盘突出症也有臀部疼痛,应根据其他症状加以鉴别。









2.?梨状肌的作用

伸髋时梨状肌使髋关节外旋;屈髋时梨状肌使髋关节外展外旋。所以第一例患者才出现“腿向外撇着,髋关节还屈着”的姿势。



3.?梨状肌的相邻关系

梨状肌上缘有臀上动脉及臀上神经穿出;其下缘有臀下动脉、臀下神经、坐骨神经、阴部内动脉、阴部神经及股后侧皮神经等组织穿出。所以梨状肌损伤时才会有剧烈疼痛,才会有臀部肌肉萎缩。



4.?梨状肌损伤的病位


顾名思义,梨状肌损伤的病位在梨状肌,但可间接影响到周围的神经、血管。其中梨状肌损伤主要为梨状肌痉挛水肿,所以只要将梨状肌的痉挛水肿解除,疗效会即刻显现。
最近,一位患者梨状肌损伤的患者,来诊时是被家人背着来的。经过治疗病人可以自己走出诊室。当然实际治疗中还有许多复杂情况需要处理。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94#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17:45:37 | 只看该作者
94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74》一位特殊的臀痛患者,Part1 ?听故事


六年前一位30岁左右的女士就诊。她主诉臀痛伴有右侧下肢的疼痛。经过认真的检查,我确定她为“梨状肌损伤”。向她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后,她欣然同意接受了三次推拿的治疗方案。









在她办好各种手续后,我嘱她采用俯卧位,准备开始治疗。可正当我要给她做治疗时,她抬起头,扭过脸儿,问:“大夫,你等会,我先问您个问题啊。”









我说:“怎么了?”









“我要是怀孕了,还能揉吗?”









我似乎有一种紧急刹车的感觉,说:“唉,你要是怀孕了,就不能在臀部做手法。你怀孕了吗?”









“还没有,”她略想了一下,接着说:“说不准,可能怀了,也可能没怀。现在还说不准,就……是……,这个月“那个”没来,可能还得过几天才能知道。”









“那你现在这种情况,最好还是先不要做手法了。”









她说:“那我这痛怎么办呀?”









我认真地说:“那也不能冒这个风险。”









“没事,您给我治吧。我这儿挺痛的。”









我说:“那这样吧,为了安全,我不给你做局部手法,我只给你在远端点点穴起到止痛的作用。再给你做一个摇法,把肌肉活动开。这两个手法的动作都不是很大,也很安全,即使你怀孕了,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你看可以吗?”









“行。”那女孩高兴地点点头。









治疗后我问她:“感觉如何?”









她说:“轻松多了,也没那么痛了。”









向她介绍了注意事项后,那女孩就走了。隔了一天,她又来门诊治疗。我问她:“怎么样,好些了吗?”









她说:“好多了。”









“那怀孕的事呢?”









“还没确定呢。”









“那今天……?”









“今天继续治!”









“为了安全,我还给您向上次那样治吧。”









“好啊!”









又隔了一天,那女孩又来了。一推门,一张笑脸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夫,我不揉了,我好了。我特意来给您报个喜,我也怀孕了。特意来谢谢您。”













Part2 ?专业提示





专业提示1


不建议手法作用于孕妇、经期妇女的腰骶部和小腹部。其实大部分时候,对于伤科患者、在普通门诊的诊疗过程中,一般是不需要问患者的月经史和孕产史的。但这仅是在“确诊为伤科疾病”&“门诊治疗”&“一般情况”三种共同的前提下。




专业提示2


伤科手法的活血作用很强。因伤科手法,特别是腰骶部和腹部手法,活血作用很明显,所以在部分腰痛(如腰突,腰部软组织劳损或扭伤、腰三横突综合征)治疗中,一些女患者会问类似这样的问题:
“大夫,我的椎间血突出会影响月经吗?”
“怎么这个月哩哩啦啦的,总是不干净呀?”
遇到此种情况,可以暂停一下手法,就不会“影响”、就不会“哩哩啦啦”的了。



专业提示3


也正是因为上述现象(内有机理,外有作用),手法治疗、调整月经病的效果才十分明显。



专业提示4


梨状肌损伤,尤其是急性期的,通常情况下三次手法效果就十分明显了。这三个主要手法是:
第一:点穴止痛穴取绝骨阳陵泉
第二:局部松筋法选弹拨梨状肌





第三:摇髋牵拉意在进一步松筋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93#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17:41:17 | 只看该作者
93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73》脚扭伤的致胜手法,Part1 ?听故事




2012年秋天,一个周日的中午,在我们结束门诊、换好衣服、准备离开诊室时,一位30多岁的女士推门而入。












这位女士进来就问:“大夫,我想问问您,还能给我看一眼吗?”









“您哪里不好呀?”我问。









“嗨,我的脚崴了有一年多了,就是不好!”









我问:“当时骨折了吗?”









“没有!”









“一直疼吗?”









“大部分时间不是痛,活动也没事,”那位女士说:“可就是里面不得劲,总是别扭着。您就帮我看一眼就行。”





Y博士立刻说:“老师,我来吧。”




Y博士










我说:“好!”









病人连声说:“麻烦您了,麻烦您了。”





Y博士让患者坐在诊床上,仔细检查着,Y博士的师弟、师妹们在一旁认真地看着。




Y博士










确定没有大问题后,我对那位女士说:“应该是里面有些粘连。”









“粘连?!那还能好吗?”









“能好!”





Y博士说:“老师我给他拔一下吧。”




Y博士










因为Y博士被这个“拔一下”治好了踝关节的陈旧伤,也反复用过这个手法,而且还做得很稳,我就同意了。





Y博士迅速就坐,一手托足跟,一手握前足,轻做摇晃,在患者不注意时,迅速地做了个“踝关节拔伸”。就在动作结束的一瞬间,Y博士高兴地喊了一声:“响了!”。




Y博士











师弟师妹们也说:“听到了!听到了!”




学生们







紧接着,Y博士又对患者说:“你下地活动活动。”




Y博士









那位女士半信半疑:“这就好了?”






“你试试看。”Y博士说。




Y博士










那位女士迅速下地,穿上鞋,脚尖点地,摇摇踝关节,又抬起脚反复屈伸活动着她的伤脚。半信半疑的表情慢慢地露出了笑容。“一年来我的脚从没有这么轻松过!”然后高兴地说,“谢谢!谢谢!!谢谢!!!”转身走出了诊室。






学生在后面提醒我:“老师,她还没挂号,也没交治疗费呢。”




学生们














Part2 ?关于“踝关节拔伸法”
的专业提示







1.要领

踝关节拔伸法要迅速。




2.作用

踝关节拔伸法治疗“踝关节陈旧性损伤之内有粘连者”疗效甚好!



3.注意

沿小腿及踝关节的力线方向做拔伸。



4.来源

本法来源于我一位研究生在香港的师傅。那位老师姓曾。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92#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17:37:37 | 只看该作者
92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72》治疗落枕的手法,Part1 ?听故事


治疗落枕有许多手法,“颈部侧扳法”是其中的一个。在学会“颈部侧扳法”后,我立刻和Z医生交流。









我说:“最近我学了个手法,治疗颈部侧屈受限的,简单有效。来,我给你做一个。”我给Z医生做了一下,做的时候还边做边讲。






等我做完了,他说:“嗯,不错,没见过,我试试。”





Z医生在给我做时,“肘压肩”、“手钩颈”、“置头侧”、“侧屈”、“最大限度”一系列关键点做得都非常到位。可是在最后发力时,他连续发力,瞬间做了3次。我立刻感觉到颈痛难忍。
我知道颈部的肌肉拉伤了。虽然不是很重,但我立刻就明白了这个手法的关键点在哪儿。
从那以后,我在讲课时反复强调这个手法的几个关键点。













Part2 ?关于“颈部侧扳法”的专业提示







1.操作方法

以头向左侧屈受限为例。医生站在患者的右侧,以左肘压患者的右肩,左手从患者头后钩住患者的颈部,右手置于患者头侧。先使患者头左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瞬间用力,加大侧屈5°~10°,随即松手。









2.站位要求

站于受限的对侧,即左侧屈受限,站右侧。



3.固定要求

肘压肩、手钩颈、置手侧。



4.操作顺序

先侧屈,再加力。



5.发力角度

侧屈至最大限度,也就是受限的角度、出现疼痛的角度。教学中我发现,这一点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



6.发力要点


瞬间用力。瞬间的含义有三:①短暂用力,②用一次力,③直接用力。
Z医生操作后之所以我感觉到痛,就是因为他连续用了3次力。教学中我发现,要将这三点连同上面的各要点同时做到,是有相当大难度的,绝大部分需要手把手教。



7.侧屈的程度

加大侧屈5°~10°。



8.主治要点

侧屈受限。



9.特别提示

左侧屈受限时疼痛可来源于左右两侧。如右侧疼痛可用此法;若左侧疼痛不可用此法。



10.关于弹响音

本法无需有弹响音,虽然经常可以听到。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91#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17:34:13 | 只看该作者
91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71》“颈部摇法”治颈痛,有技巧,Part1 ?听故事









几年前门诊时,曾有一名实习生小声跟我说:“老师,您给那个病人治吧,她知道我是实习生,我一给她做“颈部摇法”,她就说头晕,而上次您给她治,她什么也没说。”














我说:“好吧,我来给她治疗。”









患者是个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治疗后,她满意地走了。









事后,我让实习生给我做“颈部摇法”,我发现了他的操作中有三个问题。












Part2 ?关于“颈部摇法”的专业提示







1.操作

患者取坐位,颈部放松。
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后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做缓慢的环旋摇动,并使患者颈部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要领

①摇动的速度宜慢不宜快,以免引起患者头晕。
②摇动的幅度不宜过大,仅在受限区域内摇动即可。
③摇动的方向,以下颌作参照,建议应先使下颌向下→向对侧→向上→向医上所站的方向摇动。



3.作用

增加颈部运动动范围。



4.注意事项

①对于眩晕的患者慎用。
②操作时应嘱患者睁开两眼以免头晕。



5.?对实习生动作的分析

实习生在治疗中患者产生头晕的原因有三,即没有做到动作要领中的①②和注意事项中的②。即:
*摇动的速度快,所以患者头晕。
*摇动的幅度大,所以患者头晕。
*摇动时没嘱患者睁开两眼,所以头晕。
这三点是最容易做错、最容易做得不到位、最容易被忽视的。
后来实习生重读教材,重新练习各要点,再给患者治疗时,患者都能欣然接受。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90#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17:31:02 | 只看该作者
90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70》小孩子的腿痛是什么,Part1 ? ?听故事




一次一家老少四口,以“中国式的隔辈爱”带着个宝宝来看病。有拿挂号条的,有领着宝宝的,有拿水壶水果的,有拎着儿童滑板车的。四个大人鱼贯而入进了诊室,不知道的以为宝宝得了多么重的病呢。
可宝宝是蹦进诊室的,东看看,西瞧瞧,一点没看出有病的样子。孩子长得很壮实,虎头虎脑的。





没等妈妈开口,奶奶便说:“大夫,给我孙子好好看看,我谢谢您了。”



奶奶





爷爷则站在门口看着所有的“行头”,还不时地踮脚向里张望着。



爷爷









我问:“孩子几岁了,3岁?“





孩妈妈回答:“还差2个月3岁。”



妈妈









“哪儿不舒服呀?”我问。





“腿痛、腿痛,我儿子老说腿痛。”孩爸爸抢着说。



爸爸









“什么时候开始的?”





“记不清了,隔三差五的孩子就痛一次。”孩妈妈说,“昨天夜里痛得还哭了。大夫,不会有大事吧?”



妈妈









“白天痛吗?”





“偶尔,大部分是夜里。”孩爸爸说。



爸爸









“具体哪儿痛?左腿右腿?大腿小腿、还是整个腿痛?”





“他好像一会说左腿痛,一会说右腿痛,一会说是骨头痛,一会说是肉痛。”奶奶说。



奶奶









“和运动有什么关系吗?”





“没准,好像没啥关系。”爷爷在门口大声回答着。



爷爷









我问着,四个大人轮流着回答着,有时我都不知道对着谁问了。可孩子却在诊室里蹦来蹦去。
“来,让我看看。”





孩妈妈赶紧把儿子抱起来。



妈妈









我示意她把孩子裤腿撩起来。我仔细检查着,没有明确的压痛,也无红肿、无畸形。
根据孩子的体质(壮实、虎头虎脑)、年龄(3岁左右)、症状特点(间断疼痛、小腿痛、双腿)、检查所得(蹦着进来,无红无肿、无畸形、无压痛),本病应是小儿常见的“生长痛”。





过了很长时间,孩爸爸因腰痛来就诊,说起那次带孩子就诊。孩爸爸说:“找您看完后我们还是不放心,又去了几家医院,找了几个专家看,都说是生长痛,后来我们也就没管他,再后来孩子就不痛了。”



爸爸

















Part2 ? ?专业提示









1.概念

生长痛是指儿童小腿、膝关节周围的疼痛。



2.病因

多因儿童生长过快、活动量过大、或相对营养不足(其实不是营养不足,是针对小儿生长过快而言)引起。



3.疼痛特点

多为小腿疼痛,偶尔腹股沟处疼痛;多为骨痛或肌肉痛;夜间疼痛明显,也可白天疼痛;可单侧也可双侧;局部不红不肿。



4.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注意减少运动,增加营养。若疼痛较重时,可以在局部做热敷、按摩。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89#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17:27:09 | 只看该作者
89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69》青少年的膝痛。Part1 ? ?听故事










原来有一邻居,他家的儿子叫王瑜。我总逗王瑜,叫他“周瑜大都督”。








他妈妈跟我说:“我儿子最近这几周总说腿痛,尤其是周三,一回来我就看他走路不对劲儿,睡一宿觉也不好。”








疾病与天气、与季节、与情绪等因素有关的不少,但与星期几有关的可是不太多。基于这一点分析,那么一定与他周三这一天的活动有关。
当时王瑜14岁,初二。
我问他:“周瑜大都督,你周三都有什么课?”





“有语文、外语、数学、下午有体育课。”












“体育课都练什么?”





他说:“最近在练短跑、跳远。”












“那课后锻炼做什么?”我问。





“我们下午上体育课,练一会儿跑步、再练会跳远,”王瑜跟我说,“然后老师给我们男生一个足球,我们就踢球去了。”












“那踢多长时间呢?”






“一周就这一天能踢球,我们都踢到老师轰我们走时我们才走,怎么也得2小时吧。”王瑜悄悄地跟我说。












我问他:“你妈妈知道你在学校踢球吗?”






王瑜说:“小点声,不能让她知道,她就知道让我学习。”












“那你的腿痛是不是膝盖下面痛?一般痛3?4天?”





“对对对!就是膝盖那儿痛。一般3?4天就好。”












至次,这个腿痛的诊断基本明确了。我看了一下他的膝关节,按了按他的痛点,证明了我的判断。













Part2 ? ?专业提示





1.诊断

这个病是典型的“胫骨结节骨骺炎”。



2.发病特点

好发于运动量较大的男性,尤以喜欢足球、跳、跑运动的人群,发病年龄多在13~15岁。



3.解剖

胫骨上端有2个骨骺。胫骨结节骨骺于出生时即存在,男15岁、女16岁、最晚20岁骨骺完全闭合。所以发病最多的年龄段就是13-15岁。按现在中学情况,一般患病的都是初二、初三的同学。









4.病因

反复的牵拉(如跳跃,奔跑、踢球),或突然牵拉伤均可造成胫骨结节骨骺的损伤。因为王瑜周三上体育课、又悄悄地踢球,所以他妈妈发现他周三放学回家就不对劲儿。



5.症状

膝关节下方(胫骨结节处)疼痛、压痛、胫骨结节处可见肥大隆起。疼痛的部位与压痛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6.治疗

以祛瘀、消肿、止痛为治疗原则。在局部施以轻柔、缓和的揉捻、推捋等手法。效果非常好。



7.建议

减少运动,注意休息。也可适当使用活血类的外用药。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88#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17:23:14 | 只看该作者
88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68》老人骨折不一定有疼痛。Part1 ? ?听故事




上学时老师就讲过:“老年人对于疼痛不敏感,都骨折了,可病人没有疼痛的感觉。”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些难以想像。
在骨科时也曾见过这样的病例:老年人,摔倒后,一瘸一拐来就诊,但没有髋部疼痛,拍X光片,显示股骨颈嵌插骨折。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亲”故事。之所以是“亲”故事,是因这个故事讲的是我父亲。






1992年4月初,我父亲的单位组织老职工去北戴河疗养。我父亲是第一批去疗养的。当时父亲正好60岁。












待父亲回来,我问:“爸,玩得怎样呀?”





“玩得倒是挺好,”父亲说,“就是腿摔了一下。”












“有大事吗?”






父亲说:“在北戴河的医院拍片了,医生说没事。”












“那现在怎亲样?”






“这腿还是有点不得劲,迈不了步,上不了台阶。”说着,父亲拍了拍右腿。












我赶紧问:“疼不疼?那我给您看看。”






“倒是不痛。”












“那我也给您看看吧,您躺床上。”





父亲站了起来,向床走去。只见父亲左腿能正常向前迈步,而右腿就不行。北京话叫“拉拉胯了”。












我赶紧问:“不痛?”






“不痛!”












“几天了?”





“好几天了,到北戴河的第一天就摔了。”










“怎么摔的?摔在哪儿了?”






父亲说:“到那里后,我觉得被子有些潮,就去晾被子。结果没注意脚底下,一脚踩空了,从台阶上摔下去的。但台阶不高,而且下面是沙土地。”












“那您拍的片子带回来了吗?给我看看。”






“人家说没事,我也不痛,就没拿片子。”爸爸说得挺轻松的,“估摸着就是抻了一下。”












我给父亲检查时并未见到右侧下肢有“外展、外旋、短缩畸形”,也未见下肢变短。腹股沟处、大转子处也没有压痛。只是髂前上棘处有点压痛,抬腿无力。

我说:“可能是(股四头肌)肌肉拉伤了。先别揉呢,您先歇两天,养一养看看,不行的话我再给您治疗。”






爸爸挺高兴。












又过了三天,也就是从损伤算起第十天了,爸爸的腿还是抬不起来,还是没有疼痛。不太像股四头肌起点处的撕裂伤,因为再重的撕裂伤,十天了,多少都要恢复一些了。但父亲的腿丝毫没有恢复的迹象。
早上上班前,我说:“爸,您还是再去照一张片子吧,无论有无骨折,一定要把片子拿回来。”
父亲问我去哪个医院拍好,我说:“去**医院吧,那里比较专业。”








下午回到家,爸爸说:“片子照了,医生说没事,说就是肌肉拉伤,让我继续休息。”

我心里踏实了一些,但还是拿着片子,透过窗户,仔细读片。**医院给拍的是髋关节的正位片,为的是除外股骨颈骨折。
我依次看着股骨干、股骨颈、坐骨支、耻骨支、髋臼的皮质。第一遍看下来,,确实没发现什么。我想了一下,若没有骨折,无法解释父亲的症状呀。
我再一次举起片子,透过窗户,看着片子,依次看着股骨干、股骨颈、坐骨支、耻骨支、髋臼的皮质。当我最后看到髋臼时,我发现髋臼的外上方有一很隐避的骨折线。
啊!是髂骨骨折!!但X光片拍的是髋关节,医生考虑的是股骨颈骨折。但父亲的不是股骨颈骨折,而是髂骨骨折。















我说:“您还是骨折了,明天我带您重新拍片子吧。”
第二天,我带父亲去了我们的教学医院,拍了骨盆正位片。结果是“右侧髂骨骨折”而且骨折块非常大。这就正好解释了父亲为什么抬不起腿(肌四头肌起于髂骨)。













经过使用骨盆兜、外用药、卧床休息,父亲一天天好起来了。















Part2 ? ?专业提示










专业提示1

老年人,摔倒后首先考虑的是股骨颈骨折,或转子间骨折。所以北戴河的医院和**医院的第一印象是对的。



专业提示2

父亲当时60岁,其实还不算老,对疼痛已经不敏感,这是产生误诊的主要原因。其实许多老人,只在骨折的第一、二天对疼痛不敏感,慢慢的,老人就会觉得疼痛。而我父亲始终没有疼痛,至今我也不太理解。



专业提示3

作为医生,当常规诊断不能解释临床症状、体征时,应多一些考虑。



专业提示4

大部分时间,医生都遵循常规,“一般”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那些“二般”、“三般”、乃至“四般”的情况,才是考验医生真正水平的。根据父亲的年龄、摔伤的特点,若发生骨折,大部分是股骨颈骨折。而父亲的骨折偏偏就不是经常见到的骨折。因此也是误诊的原因之一。



专业提示5

父亲的骨折让我进一步领悟了“视病人痛苦为自己痛苦”、“视病人为亲人”的说法不仅是医疗态度,也是保证诊疗水平的关键所在。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87#
 楼主| 发表于 2022-6-3 20:58:16 | 只看该作者
87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67》腰痛与便秘,Part1 ? ?听故事









有一次,原来治好的一个病人打电话给我,说:“于大夫,最近忙啥呢?我跟你说,我前段时间回家了,周末开车,把我老爸接北京来了。”












“开车?”我问。






他说:“对呀!我开车,从东北老家,开了十多个小时。”












“成吗?路那么远。”





“还成吧,其实就是老家那边的路不太好,太颠,不过那边也就二十几里土路,过了那段,一直到北京,全是高速。”












“你可真成。”我说,“接他来北京他挺高兴吧,那带他在北京玩玩呗。”






“是想玩玩呢,可到了我家他就说上火了。
他说:“可能是路上喝水少了,也可能是水土不服,反正大便干,有两天了。给你打电话就是想让你给看看,扎扎针,或者给他开点药。”













我一听:①他老爸、②坐车、③十几个小时、④二十几里土路、⑤颠、⑥大便干;这六个词,往一起一搁,够了!基本诊断已经出来了。因为,单看这6个词没什么,可一叠加起来,正好是老年人腰椎压缩骨折的有力证据。

我让他就近,先带他爸爸去医院拍个腰椎正侧位X光片。然后再来找我。






拍了片子他立刻就带着他爸来了,一见我就说:“放射科的大夫说我爸的腰椎骨折了。怪了,也没摔,也没磕,怎么会骨折呢?”












我一看“腰一压缩骨折”。
我跟他说:“年龄这么大,不能长时间坐车了,尤其是土路、颠簸的路。这样极易导致胸腰椎的压缩骨折。”
















Part2 ? ?专业提示








专业提示1


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
“老年人”“老爸”其言外之意就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本身就容易骨折。




专业提示2


长时间坐车、特别是开车经过较长的颠簸路段,是导致腰椎压缩骨折的常见致伤形式。
上面的故事中:坐车、十几个小时、二十几里土路、颠,四点的叠加,意味着有一个力、持续地、反复地对于胸腰段的椎体进行挤压,最终导致骨折。



专业提示3


压缩骨折后除腰痛外,最常见的就是便秘。
这是因为骨折后,局部血肿刺激腹膜,使得胃肠蠕动减慢,导到便秘。同是也因为腰痛腹痛,患者在“大”的时候不敢用力,也无法用力,导致“大”的时候很困难。



专业提示4


要正确判断是否是真的上火了。
本例中患者没有将便秘的原因归为“骨折”,而是归咎于“上火”、“水土不服”。这一现象是非常多见的。因此提示我们临床时务必要独立思考,不能只听患者和家属们的“陈述”。



专业提示5


部分老人“对于疼痛不敏感”。
部分老年人对于疼痛不敏感,尤其是骨折的早期,患者不以疼痛为主诉来就诊。与一般的骨折的剧烈疼痛完全不一样。这一点也是我们临床医生要小心谨慎的。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86#
 楼主| 发表于 2022-6-3 20:56:30 | 只看该作者
86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66》老年人的腰痛。Part1 ? ?听故事



2005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人参加“华东五省市”旅游团。第一站来到南京,参观完中山陵、南京长江大桥、吃完晚餐,天已经黑了。旅游车载着我们回酒店。
经过早晨机场集合、安检、登机、飞行、两个旅游点的参观,旅行团的团员们大部分都累了,都处于休息状态。
我们一家三口坐在旅游大巴的最后一排。大巴车在夜幕中开得飞快。开着开着,突然,车上下剧烈颠了一下,我们三人及坐在我们前面几排的人全被颠了起来。全车人或“哎呦”、或“啊”、或“怎么回事”地大叫了一声。
稍微平静了一下,我对爱人说:“这也就是咱们这个年龄,要是70岁的人,腰椎就得给颠骨折了。”
爱人用肘顶了我一下,说:“职业病!”
第二天一大早,团员们陆续上车,准备前往下一站继续旅游。但车上空着两个座位,导游一数人,少了两位,就开始点名,查找少的是哪两位。用了好长时间,才查明是一对老夫妻。也就在查明是这对老夫妻时,这对老夫妻出现在车前。只见大妈搀扶着大爷,老夫妻在与导游说着什么。过了一会,导游转身上车,叫车上的另一位导游下车,陪着这对老夫妻走了。
中午时,导游对我们全体成员说:“如果大家身体有什么不适,请尽早对我们说。早上那对老夫妻、那个老大爷,早上跟我说他腰痛,我们的副导游不是陪着他们,没上咱们的车吗。其实,副导游是陪他到医院检查去了,拍了片了,说腰椎骨折了。他们离团了。”
我看了爱人一眼,对她说:“怎么样?我这是职业病吗?是职业敏感!”
我相信,如果昨晚老大爷没摔的话,一定是那一颠导致了他腰椎骨折。









Part2 ? ?专业提示








专业提示1

老年人受到上下剧列颠簸致腰痛,或臀部着地摔伤致腰痛时,首先应考虑腰椎、或胸椎、或胸腰段的压缩骨折。









专业提示2

中年人乃至年轻人一样会发生胸、腰椎压缩骨折。但致伤形式多为更严重的摔伤。









专业提示3

老年人若臂部着地,还应考虑有无股骨颈、转子间骨折、尾骨骨折、骶骨骨折、甚至颅底骨折。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85#
 楼主| 发表于 2022-5-28 19:28:44 | 只看该作者
85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65》眩晕与TIA,Part1 ? ?听故事




在骨科时曾接诊这样一位大妈。
一天下午,这位大妈从急诊转过来,说是腰椎压缩骨折。带大妈来的是医院的一名护士,也是大妈的女儿。








这位护士说:“这是我妈,我是**科的,我们就住后面的家属楼。”








我问:“大妈,怎么,摔了?”






大妈说:“我下午睡醒觉,想出去买点菜,准备做晚饭。可刚走出去没多远,就摔了,醒来就在急诊了。我跟急诊的大夫说,我女儿是谁谁谁,他们就把我女儿叫来了。完后我说,我腰痛,大夫们就给我照了片子,说骨折了。这不是,就找您来了。”












这时大妈的女儿把片了递给了我,我一看确实是腰椎压缩骨折。






至此,“腰椎压缩骨折”的诊断可以成立,可以按骨折常规处理了。可我无意之中问了一句:“怎么摔的呢?”






大妈说:“我也不知道怎么摔的。”












就这一句“我-也-不-知-道-怎-么-摔-的”顿时引起了我的高度的注意。
我追问了一句:“大妈,您是摔糊涂了?还是先糊涂后摔的?”





“我也不知道怎么摔的。”大妈又说了一遍。












显然,大妈是先糊涂后摔的。医学术语应是“意识不清”。
“您平时血压怎样?”我又问。






“平时血压就高。”












我赶紧给大妈做了病理征检查,霍夫曼、巴氏征全是阳性。联想到大妈眩晕、摔倒、意识不清、不久就醒来、既往血压高、病理征阳性,我初步考虑为暂时性脑供血不足(TIA)。
于是我对大妈和她的女儿说:“您的腰椎压缩骨折没太大事,1个月内少下地,3个月内少弯腰,半年内少负重,就能长好。”接着我又说:“可是您的脑血管有点问题,到神经内科看一下吧。”






大妈和她的女儿连连点头,说:“好!好!!好!!!”












大妈到神内后就被收住院了,神内的医生说我的诊断是对的。因为就诊及时,大妈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症状很快就缓解了。











Part2 ? ?专业提示







1.症状区别

当患者出现“眩晕、猝倒、意识清楚、既往颈椎有不适”时,可首先考虑椎动脉型颈椎病。但当患者出现“眩晕、猝倒、短暂意识不清、既往血压高”时,应首先考虑为暂时性脑供血不足(TIA)。



2.好发人群

椎动脉型颈椎病好发于中青年人,腰椎压缩骨折好发于臀部着地的外伤病人、老年人、骨质疏松病人。



3.友情提示

一旦临证,务必谨慎,全面检查,避免漏诊、防止误诊。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84#
 楼主| 发表于 2022-5-28 19:27:15 | 只看该作者
84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64》什么样的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Part1 ? ?听故事











眩晕患者甲说:快过春节了,我在家打扫房间,擦玻璃时头随着手左右来回摆动,突然就晕了起来,一下就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家里人给我叫了救护车,把我送到医院,头上缝了5针……








眩晕患者乙说:那天我洗衣服,洗完衣服往绳子上挂衣服、晾衣服时突然就晕了起来。








眩晕患者丙说: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喜欢点头致意。我这个人就不敢点头,只要一点头,就头晕。









眩晕患者丁说:我不能向左侧躺,只要向左侧躺就头晕,向右边躺就没事。








眩晕患者戊说:我不能快速转头、连续转头,快速地转头就会头晕。比如,我平时做我们一家三口人的饭,没事。若是家里来的人多了,想多做两个菜,我在厨房里转来转去,一会就天眩地转的。













Part2 ? ?专业提示








1.概念

“眩晕”是指方向觉与位置觉的迷失,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天眩地转”。其中“天眩”是指睁眼时看着天在转,“地转”是指闭眼时觉得大地在转、自己在转。



2.病因

眩晕的原因很多,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低血糖、美尼尔、听神经瘤、眼源性的、醉酒等原因均可引起。



3.解剖

椎动脉为锁骨下动脉的第一个分支,有时来自主动脉弓或无名动脉。一般左侧椎动脉大,右侧小。椎动脉分四段,即颈部、椎管部、头下部、颅内部。椎动脉进入颅腔后从枕骨大孔向上绕到延髓偏内侧上行,在桥脑下缘两侧椎动脉汇合形成基底动脉。颅内的分支有椎动脉的终末部、脊髓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脊髓后动脉、内耳动脉。从解剖角度来说,现在有学者认为以“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的立论不一定能够成立。














4.特点

目前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其特点是眩晕与患者的头部运动有关,即头在特殊角度时出现眩晕。眩晕呈发作性、旋转性、浮动性、摇晃性、或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或有地面倾斜、或有地面移动等感觉。



5.伴随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眩晕最常伴有的症状是耳鸣、恶心、呕吐、猝倒(意识清楚)、头痛、等等。从以上病例来看,患者眩晕的共性是头在特殊位置上出现眩晕,意识清楚(对于整个过程描述得非常清楚)。



6.治疗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在上颈段的治疗力量不要太大,引免引起头晕。



7.疗效

推拿治疗效果绝大部分满意。



8.禁忌


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特别是钩椎关节燕式增生者应慎用扳法、摇法。



9.医嘱

为保证安全,应嘱患者在有症状、或眩晕频发时休息,特别是要远离危险行业,如:驾驶、高空作业、电作业、水下作业等。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28 19:25:29 | 只看该作者
83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63》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精彩描述,Part1 ? ?听故事





患者对于自己病症的描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描述得清楚,有些描述得生动,有些描述的有条有理。请看下面这个患者对于自己病情的精彩描述。
在我的印象中,能把自己的疾病描述得如此生动传神,他堪称第一。所以每次上课讲到脊髓型颈椎病时,我都以此作为典型病例讲给我的学生们听。
这是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诊的病人,我们就称他为Q先生吧,当时他42岁,从事特种容器压力检验工作。







Q先生坐下后首先对我说:“大夫,西医说我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了,要给我在脖子上做手术,还说不做手术我马上就会瘫。可我觉得脖子这么细,管下面所有东西的神经血管都从这儿过,万一手术没做好,我老婆孩子谁管呀?!所以我不想做,想找中医看看。”












我问他:“那您有什么症状呀?”






“大夫,我给你说说我的病啊。”于是Q先生开始了他的精彩描述。“我这个人喜欢赛车,赛自行车啊。”他说,“这么说吧,我在大街上骑车,谁要是超过我,我就得追上他,跟他说:‘咱哥俩赛赛’。”












“那和您的病有什么关系呀?”我问。






“几个月前,我发现跟别人赛车时,我总是赛不过别人,尤其是我那些手下败将。我就觉得我那个车的轴紧了,于是我就把车的前中后三个轴拆开,擦洗干净,上好油,重新组装上。我想这回他们再跟我赛车,他们就不是个儿了。”












“结果呢?”






“结果还是不行。那些手下败将们都比我快。我想那个车可能是太旧了,我就下决心把我的车给卖了,然后花了900多买了个新车(按当时的工资水平,900是我4个多月的工资)。












“这下赢了吗?”






“别提了,还是不成,还是没赢。一来二去,我发现赛车赛不过人家,怎么上楼时腿没劲呀,怎么脚还有点麻呀。别有什么别的问题,我就上医院去了。医生给我检查了腰和腿。医生说我没毛病。我跟医生关系也还不错。医生就说,干脆,你休息两周吧。”












“那你休息了吗?”






“您听我说呀。我一个大老爷们,也不能就在家躺着呀。我给我们家装修,铺地,铺那种地板砖。就是那种方块的、塑料的、往地上涂上胶,然后把地砖放上,再用滚子滚压的那种。他说着,比划着。干了一天,第二天可了不得了,不光脚麻,手也麻了。这下可把我吓坏了,我想八成要瘫痪。我又到医院去了,这回医生检查得也仔细了,让花了1000多,做了个CT。CT结果一出来,大夫说我是骨刺压了颈椎脊髓,得做手术,要不就得瘫。”












“那您现在有什么症状呀?”






“现在,手、脚、身上都不得劲。”
Q先生继续说:“我先说这个脚。脚不得劲,腿软,走路没劲;深一脚浅一脚的,跟走夜路似的;脚迈出去不知道搁哪儿了,脚底下拌蒜,跟喝高了似的。我这个脚右边重,左边还好。晚上就想用热水烫烫。一盆水放这儿,怪了,右脚能下去,不觉得烫;左脚就下不去,觉得特别烫。”












“那手和胳膊有什么问题吗?”





Q先生继续着他的精彩描述:“这手没劲,手指都是木的。于大夫,您知道什么是木吗?就是,手指上好像长了厚厚一层老茧似的。端热水杯也是右手不觉得烫,左手烫得不得了。到食堂买饭,给人家粮票、钱票时得用眼睛看着,要不然用手捻不开食堂的粮票、钱票。数钱时也是,手是木的,数不清有多少张。那天人家给了我一张电影票,转眼我就找不到了。我翻箱倒柜,裤兜摸了,抽屉里看了,书包里找了,就是找不着。最后我把裤兜拉出来,发现电影票就在里面。”












“那您身上有什么不舒服的?”






Q先生十指张开,上下不停地按着胸、腹,说:“这里面都没感觉,都是木的,透不过气来。于大夫,您有粗针吗?一会儿给我用粗针扎、治疗时您给我多使点劲儿。”















Part2 ? ?专业提示







专业提示1


脊髓型颈椎病典型的发病特点就是先有下肢症状,再有躯干症状,最后出现上肢症状(当然有些并不这么典型)。本例患者先感觉到与他人赛车不能获胜,后因装修劳累症状突然加重,出现上肢和躯干症状。符合典型的脊髓受压的临床表现。



专业提示2

症状出现的顺序与脊髓的解剖有关,请见下图。从图中可出支配下肢的纤维分布于外,所以受压的症状先出现在下肢。而支配躯干和上肢的纤维在内,所以上肢症状较晚出现。








专业提示3

症状涉及浅感觉、本体感觉、运动三大方面。本例患者在下肢出现温度觉下降故出现一脚能放于热水中,另一脚不能放入。本体感觉下降故觉得走夜路似的、深一脚浅一脚、像喝高了似的。运动能力下降所以才有赛车赛不过“手下败将”,才出现修车、卖车、买车的精彩描述;随着病情的加重慢慢注意到上楼腿无力。在上肢出现感觉减退,故有数不清钱、找不到电影票、一手拿杯子而不知热。运动能力下降述为没劲。在躯干因无力而出现胸闷,因感觉下降而希望我用粗针扎、用力揉的精彩描述。








专业提示4

患者对于症状的描述与教科书通常是不一致。这一现象通常说成“病人不会按照教科书上得病”。病人的描述是五花八门。
我个人体会病人对自己症状描述的清晰与否,除大家共识的因素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很大关系,如:与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对症状的忍受程度、对不同部位症状的关注度、对于以与往症状、病因的重视程度、病人就诊时的体力和精神是否充沛,等等。因此医生要不断总结病人对于同一疾病的不同描述方式,便于临床中快速地把握住、察觉到、听出真正的主诉。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82#
 楼主| 发表于 2022-5-28 19:16:00 | 只看该作者
82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62》教学相长,补充手法的空白地带,Part1 ? ?故事


早期在讲推拿治疗伤筋作用原理时总讲:“推拿治疗伤筋的作用原理有三:第一舒筋通络,第二理筋整复,第三活血祛瘀、滑利关节”,然后逐条讲解。





讲到舒筋通络的三条使机体放松的直接原因时,前两条都可以举出相应的手法作说明,如:提高局部的温度如擦法;提高痛阈如点穴。
可在讲到第三条即“推拿可以使痉挛的肌纤维被拉长”时,我发现临床上虽有医生使用,但教材中无固定手法名称。也曾翻看过笔记,也曾看过一些参考书,都讲到此为止,无具体手法和理论。
后来,我就在临床上试,看“拉长肌纤维”是否可以使被牵拉的肌肉放松、是否具有普遍性。一试成功,二试成功,反复试具有普遍性。查阅文献、联想体育课上或锻炼前的“热身”,也用的是“牵拉肌肉,使肌肉放松”这一原理。
再后来,我发现不仅牵拉肌肉可以放松,广为使用的牵拉坐骨神经可以分解椎间盘与神经根之间的粘连,缓解、治疗神经受压产生的麻木和疼痛。
再后来,我想神经根型颈椎病与腰椎间盘突出同为神经根受压,只不过受压的部位不一样。若能牵拉到臂丛,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一定能够提高。一试又成功了。
再后来,我把牵拉法进行了理论总结,写入了我的讲稿、写入了我校的自编教材。
再后来,我把牵拉法作为一个特定的手法,在研究生课程里列为一个专题讲座。
目前,牵拉肌肉的方法在全国广为应用,尤其是跨界人员的介入,使得这一原理、方法迅速得到了普及(绝无人家学我之意,只不过不同专业的人员共同注意到了一个安全、实用、有效的原理和方法)。















Part2 ? ?专业提示





专业提示1

“教学相长”有几种解释。其中一种解释是:教师施教的同时也是教师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教而促进自身的学。



专业提示2

牵拉法的操作:牵拉法是使肌肉或神经根受牵拉的方法。



专业提示3

牵拉法的动作要领:要根据肌肉、神经走行方向决定牵拉动作。



专业提示4

牵拉法的作用:缓解肌肉痉挛,放松肌肉,分解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专业提示5

牵拉法与拔伸法的区别在于:
1.作用部位不同:牵拉法作用于肌肉和神经,拔伸法作用于关节间隙、骨骼。
2.治疗作用不同:牵拉法的作用是缓解痉挛、放松肌肉、分解神经根周围的粘连,拔伸法的作用在于增加关节间隙。此外拔伸法作为“骨伤科治疗第一法”还用于骨折、脱位的整复。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81#
 楼主| 发表于 2022-5-28 19:14:27 | 只看该作者
81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61》推拿疗效的第三个决定因素?手法的性质,Part1 ? ?故事的回顾


前两期分别谈到“手法的刺激量”和“治疗部位的特异性”决定着推拿疗效的好坏。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影响推拿疗效的第三个决定因素?手法的性质。
许多学推拿的朋友都在寻找最好的手法,或者在思考哪个手法最管用。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回顾一下第21期、第14期里的故事。



1



第21期故事讲的是“横擦腰骶”,不紧不慢,不轻不重,15分钟,达到透热,治疗骶裂。


您在公众号下输入“横擦腰骶”我带您去看这个故事吧。







2



第14期故事讲的是“背部按法”,准确定位,瞬间发力,一次用力,即刻复位,治疗岔气。

您在公众号下输入“背部按法”我带您去看这个故事吧。





许多朋友觉得“背部按法”显得更高大上一些,而“横擦腰骶”就很一般、很一般了。其实不是,决定推拿疗效的因素除“手法的刺激量”和“治疗部位的特异性”外,就是“手法的性质”。
手法没有对错之分,手法只有“有效”和“无效”之分。能够治疗这个病/证/症的手法就是这个病/证/症的最好手法。其本质就是“手法的性质”,即手法能够够解决疾病的本质。
“背部按法”虽有整复作用,但如果将其用于骶裂,一定是无效的。同样将“横擦腰骶”用于治疗岔气,必定是无功的。
其实这就是诊断层面上的辨证,就是治疗层面上的选药。













Part2 ? ?专业提示







专业提示1


推拿疗效有三个决定性因素,即手法的性质、手法的刺激量、治疗部位的特异性。








专业提示2

三者在治疗中是相互关联的,只有三者全部施用正确、准确,才能有效,才能取得最好疗效,才能最快地达到疗效。



专业提示3

疗效的取得首先要诊断正确。只有诊断正确,适应症把握得好才是合格的医生。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80#
 楼主| 发表于 2022-5-28 19:11:19 | 只看该作者
80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60》推拿中的“黑穴,“刺激量”决定着推拿疗效,“治疗部位”也决定着推拿疗效的好坏、快慢。
从事针灸、推拿的医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经验穴。这些穴都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这些穴不仅有效而且还是特效。这些穴在书上没有记载,未公开发表,所以我把这此部位称为“黑穴”。













Part1 ?肩周炎中的“黑穴”




一次在给肩周炎患者做治疗时,准备在他的肩部用推捋。我拿着按摩乳的药瓶,拧开瓶盖,将按摩乳的药瓶倒过来,准备挤一些按摩乳在患者的肩部。k虽和往常一样,只是轻轻一挤,可没想到里面小的瓶塞脱落了,连同一大团的按摩乳喷涌而出。
借着这些“丰富”的按摩乳,我开始在患者的肩部做手法。准确地说就是在结节间沟的部位做推法捋法以疏通狭窄,用拨法解凝。因为按摩乳足够多,手法做的时间也就比平时长、充分。









手法做完以后,我嘱患者动一动他的肩关节。哇塞,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几个方向的恢复超出我的想像,而且这些功能的检查是避免其他部位的代偿,是实打实的恢复。
后来再经过反复摸索,发现肩部有许多点用起来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后来连同解剖、伤科触诊,发现了更多的点。这些点与穴位联合应用,事半功倍。
以此思路做指引,颈椎、腰椎、肩肘、膝踝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Part2 ?专业提示







专业提示1

“黑穴”的专业术语是“治疗部位的特异性”(见教材截图中的第三条),也就是说:如果某部位对某个病有特殊疗效,就说明这个部位对这个病有特异性。当然这个部位可以是一个区域,是一个穴位,或者是一个点。








专业提示2


“黑穴”的发现是要慢慢摸索的,其使用是对其他穴位、手法、疗法的补充。



专业提示3


“黑穴”固然重要,是三个关键因素之一,要与手法(刺激方式)、刺激量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特殊治疗作用。



专业提示4

“黑穴”不独,其实大部分现有穴位已经非常好用了,不要只去追求“黑穴”而忽略那些“白穴”。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79#
 楼主| 发表于 2022-5-28 19:09:41 | 只看该作者
79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59》“普同一等,皆如至亲”的推拿格局,Part1 ? ?推拿格局的故事


工作早期,与教研室老师一起出诊。因为年轻,病人一般都不找我看。L老师膝关节在踢球时伤到了,所以那段时间经常来门诊治疗。一样,他也不找我治,因为他教过我,知道我刚毕业不久。
有一天,L老师来治疗时,其他老师都在做治疗,只有我闲着。于是,他勉强同意让我给他先做治疗。








我一想:膝关节扭伤、侧副韧带损伤、急性期。于是我就在他损伤的局部用较轻揉的手法给他做治疗。





没一会,L老师有些不乐意了,轻轻地抖了一下腿,说:“你这劲也太小了吧?!没吃饭?”












我一看L老师不高兴了,赶紧解释到:“您这个病不能使劲揉,也不能天天揉。”






“为什么?”L老师见我“解释”,更是不高兴了。












“您想呀,天天揉,天天摇,膝关节刚长好的韧带一揉一摇又被抻开了,刚长好的地方一用力又伤了。”我慢慢地讲给他听。






“有道理。那你说应该怎么治?”L老师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我觉得,您不要天天揉,一个星期治2次,或两个星期治3次,足可以了。”我说,“您得给韧带留些恢复的时间、生长的时间。”





L老师继续说:“那行,就听你的,你再稍微给我揉一揉就行了。”












后来,L老师每次有伤,就很愿意让我给他治疗。











Part2 ? ?专业提示






专业提示1


刺激量与手法的性质、治疗部位三者同为推拿取得疗效的关键因素。这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专门的论述。刺激量不是越大越好,当然也不是越小越好。因此适度是最为关键的。








专业提示2


“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作为医生不能因亲友、贫富、贵贱而改变刺激量;也不能因为患者是熟人就多用力、就延长治疗时间。作为医生需要具备这种格局。
这便是《大医精诚》中讲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



专业提示3


刺激量应手而止。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第一:凡推拿治疗,大多患者能够感觉到手法产生的感应是可以覆盖自己症状的。产生此类感觉,无论感觉的强弱,力量的大小,此时的刺激量是合适的。
第二:通常情况下,若患者感觉疼痛难忍则为刺激量过大,相反患者丝毫没有感觉时则为刺激量过小。
第三:推拿讲究的是刚柔相济,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过度强调刚是不对的,过多强调柔也绝非正确。临床中有些手法(如摩腹)、有些病证(如脾胃虚弱)手法当以柔为主;同样有些手法(如点穴),有些病证(如昏迷不醒)手法当以刚为主。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78#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19:09:07 | 只看该作者
78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58》“人中”穴急救治昏迷的用法,“人中”穴也称“水沟”穴,是急救要穴,用于“牙关紧闭、昏迷不醒”时的急救。人中可以用针刺,也可以用点法或掐法取得疗效。









Part1 ?针刺人中的故事
记得在针灸科病房毕业实习的第一天,带我的老师就让我拿着针给住院的中风病人扎针。





几个病人扎下来,带我的老师点点头说:“咱们一共有7个病人,其中有6个需要扎针。以后你就给他们6个人扎针治疗吧。”我当时挺高兴。为了给我建立信心,老师当着我的面对病人说:“以后就是这个小于大夫给你们扎针了,我看了,他扎得不错,你们放心吧。”









等我起针时,一个老大爷对我说:“小于大夫,你扎得比有些实习大夫好。”












我问:“怎么这么说呢?”





“有的实习大夫呀,这个针……”老大爷用手指了指他的人中穴,“都扎到我牙缝里了!”












我听了老大爷这句话,立刻明白了。明白了什么呢?请看专业提示中的位置提示。








Part2点人中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参与抢救病人。病人是因为几天没有吃饭,加上天热,昏迷不醒而被送医的。
病人送来时还是昏迷的。经过一番抢救,患者平稳了。大家刚回到值班室,呼叫铃响起,我们又跑回抢救室。
只见那位病人躺在床上,手握着呼叫铃按纽,眼睛看着我们,还不时用舌头舔着上牙。看着我们都到了,对我们说:“大夫,我的牙怎么活动了?”
我们定睛观察,他上嘴唇的部位有一个深深的指甲印,颜色发紫,牙齿确实活动了。
可以想像当他昏倒后,边上的人七手八脚地掐人中。上嘴唇的地方掐出了指甲印,皮肤都给掐紫了、牙也给按活动了,但病人没醒过来。








Part3专业提示


出现上面这两种情况,其原因是因为取穴、刺激方向和刺激量把握得不好。因此请看下面的三点提示。





1.位置



人中穴位于人中沟的上1/3和下2/3的交界处。如果位置取得低了,针刺时就容易扎到患者的牙缝里,点穴时就容易把牙按活动。如此疗效差,也就是说患者不容易苏醒。



2.方向


无论针刺人中、还是点人中、掐人中,方向均应向鼻根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









3.刺激量


用于昏迷急救时剌激量应大,还是要做到上期我们提到的位置准、强刺激、至缓解。
“位置准”就是要将穴位取准。
“强刺激”采用针刺或点穴,刺激方式虽然不同,但效果是一样的。急救时要采用强刺激。所谓强刺激就是要刺激到患者有躲闪、有流泪、有呻吟等表现。
“至缓解”是一定要等到患者有深吸气、呻吟的感觉,直至清醒。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15

帖子

1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18
77#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19:06:42 | 只看该作者
77楼 断线的木偶说:
《听故事学推拿057》点穴急救心绞痛。Part1 ? ?点穴急救心绞痛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曾经两次遇到心绞痛发作病例,且均为首发,身上无药。
第一个病例是发生在夏天(好像是1990年的夏天)。当时诊室里还没有空调,诊室的门都是敞开的。我们也是面向诊室门口做治疗。
大约上午十点多,一位女士,50来岁,出现在我诊室门外。我一看是我的病人。她看我正在做治疗,就冲我们笑了笑,站在门外候诊。可是没一会,她脸色就变了,痛苦地蹲了下去,双手紧紧地缩在胸前。










我一看:不好!赶紧跑过去,问她:怎么了?









她一声不哼。痛苦地、卷缩地蹲在那里。








我问她:“有药吗?”









她没出声!








我赶紧双手拇指,一边一个,掐住了她双侧的内关穴。还大喊了一声:“谁有硝酸甘油?

但那会儿的国医堂门诊,不像现在病人那么多。当时周围人很少,也没人应。
我只好紧紧地掐住她的内关穴。我想:在没有药物送来之前,这是最好的急救办法!一定要坚持住。






我正在治疗的那个病人也跑了出来,也帮我喊:“谁有药!治心脏病的!”可周围还是没人应。












就这样,我掐着病人的内关穴,有的人推开周围的诊室,问谁有治心脏病的药。








过了半分多钟,那个病人身体微微向后,就瘫坐在了地上。我问她要不要躺下,她微微地摇了一下头,然后喘了口气,说:好像过去了。






这时有人从国医堂的另外一端跑过来,往她嘴里塞了一片药。她还摇了下头,说:“不用了!”跑过来的人说“含着!含着!!别动!也别说话!!”












又过了一会,病人彻底缓了过来。








这是我第一次用内关穴急救心绞痛。









Part2 ? ?专业提示







专业提示1


点穴是急救最有效的手法。点穴除急救作用外,还可用于止痛、调理脏腑功能。



专业提示2


内关是心绞痛的急救要穴。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腕掌侧横纹近端2寸处。









专业提示3


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点内关穴必须:位置准、强刺激、至缓解。
“位置准”就是要将力作用于两条腱之间。
“强刺激”指力量是平时点内关的3-5倍,要知道平时点穴时患者已经有强烈的掌心胀痛感。急救时要在这种力量的基础上,再增加3-5倍的力量。
“至缓解”是一定要等到症状彻底缓解,或其他抢救措施的到来。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5-18 22:33 , Processed in 0.3023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