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42|回复: 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针灸腧穴歌诀白话解

[复制链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4:5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铁鞭01说:
前言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因其简、便、廉、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针灸可治疗6大类43种病证,实际临床应用更为广泛。现今针灸已遍布全世界,成为世界医学的一部分,正方兴未艾。
针灸歌赋是历代针灸家智慧的结晶,与药性赋、汤头歌诀、脉诀等一样是中医教学和临床别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还保存了很多学术特点,值得我们挖掘和学习。因为歌诀和歌赋言简意赅、内容突出、朗朗上口又便于记忆,所以传播很广。历来学习针灸者都要背诵许多歌赋,掌握以后指导临床,得心应手,十分方便。历代歌赋都有增删变化,新的歌诀反映了1989年“国际标准十四经命名”和1991年我国颁布的国家经穴标准的内容,对教学和学术统一作用很大,应该特别重视。
为了弘扬中医学,适应社会需要,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广泛收集古今针灸歌赋,筛选出反映针灸学系统性、代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针灸歌赋44前,予以通俗简炼的白活解释,以利于读者学习。在每首歌赋之前均注明出处,并予以评价,指出重要程度。本书按内容分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治疗和子午流注针法四部分。本次修订在原版基础上增加了对古病名及病候的注释,并增编了“新编根结歌”、“四气街歌”和“四海歌”三首新歌诀,以适应教学和临床的需要。全书详略得当,通俗易懂,经络理论更加完整系统,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更强。
虽然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审校,但疏漏之处可能仍有,敬希同道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正。
编者 谷世喆
2006年12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4:52:2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铁鞭01说:
1.手足十二经所属歌
【出处】 选自《医宗金鉴》,该书是清乾隆年间编撰的大型医学丛书,吴谦等主编。该书内容丰富、考订翔实、切于实际、易学易用。
【歌诀】
五脏六腑共包络,手足所属三阴阳,
太阴足脾手肺脏,阳明足胃手大肠,
少阴足肾手心脏,太阳足膀手小肠,
厥阴足肝手包络,少阳足胆手焦当。
【白话解】
五脏六腑和心包的经脉,分属手三阴三阳及足三阴三阳。足太阴是脾经,手太阴是肺经。足阳明是胃经,手阳明是大肠经。足少阴是肾经,手少阴是心经。足太阳是膀胱经,手太阳是小肠经。足厥阴是肝经,手厥阴是心包经。足少阳是胆经,手少阳是三焦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4:52:55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铁鞭01说:
2.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出处】 选自《针灸大全》,明·徐凤编撰。此书是综合性针灸书。可参考用于补泻手法。
【歌诀】
多气多血经须记,大肠手经足经胃。
少血多气有六经,三焦胆肾心脾肺。
多血少气心包络,膀胱小肠肝所异。
【白话解】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应记住。少血多气的有六条经,即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多血少气的有四条经,即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
临床可根据各经气血多少,选用不同的补泻手法、针刺浅深、留针时间、艾灸壮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4:53:22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铁鞭01说:
3.十二经营气流注顺序歌
【出处】 选自《类经图翼》,明·张介宾撰。此书广泛收集文献和资料,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歌应掌握。
【歌诀】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白话解】
十二经脉营气运行或称气血流注的顺序是:起于肺经,顺序流注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复回肺经。手三阴经由脏走手,手三阳经由手走头,足三阴经由足走腹,足三阳经由头走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5#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4:54:30 | 只看该作者
5楼 铁鞭01说:
4.十二经脉歌
【出处】 本歌选自《针灸聚英》,又名《针灸聚英发挥》,明·高武撰。此书汇集了明以前各家针灸学说之精华,并提出了作者的学术见解。有参考价值。
(1)肺经
【歌诀】
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
上膈属肺从肺系↑①,系横出腋臑↑②中行。
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
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③喘与咳,
肺胀彭彭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
所生病者↑④为气嗽,喘渴烦心胸满结,
臑臂之内前廉痛,小便频数掌中热。
气虚肩背痛而寒,气盛亦疼风汗出,
欠伸少气不足息,遗矢无度溺色赤。
【注释】
①肺系:与肺相连系的气管。
②臑:上臂肘至腋部分,外侧称臑外,内侧称臑内。
③是动则病:指本经经气有异常变化而产生的病症。
④所生病者:指本经经穴能主治的病症。
【白话解】
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
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臑中行。
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
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返还向上到胃上口贲门处,穿过横膈隶属于肺,然后上沿着气管到咽喉部,横折走至腋下,行于上臂内侧前缘肌沟中,至肘窝尺泽部,再行于前臂内侧桡骨下缘至寸口动脉搏动处,经过鱼际抵达大指桡侧指甲根少商穴。其支脉从腕后列缺分出,在食指端商阳穴联系手阳明大肠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喘与咳,
肺胀彭彭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
手太阴肺经多气少血,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病咳、喘、肺胀满,甚至锁骨上窝(缺盆)部疼痛,喘咳重,强迫坐位,两手交叉于胸前,两目视物不清。这种病称臂厥,是本经经气厥逆。
所生病者为气嗽,喘渴烦心胸满结,
臑臂之内前廉痛,小便频数掌中热。
气虚肩背痛而寒,气盛亦疼风汗出,
欠伸少气不足息,遗矢无度溺色赤。
本经腧穴主治的病症包括气喘、咳嗽、渴、烦心、胸中胀满不舒、循经所过上前臂内侧(廉)前边疼痛、小便频数、掌心发热。还包括肺气虚的肩背痛、恶寒、呵欠、少气喘息、小便多,或是实证的肩背痛、有汗恶风、尿黄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6#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4:56:05 | 只看该作者
6楼 铁鞭01说:
(2)大肠经
【歌诀】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
循指上廉出合谷,两筋歧骨循臂肪。
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柱骨旁,
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
支从缺盆直上颈,斜贯颊前下齿当,
环出人中交左右,上夹鼻孔注迎香。
此经气盛血亦盛,是动〓↑①肿并齿痛。
所生病者为鼽↑②衄,目黄口干喉痹生,
大指次指难为用,肩前臑外痛相仍。
气有余兮脉热肿,虚则寒傈病偏增。
【注释】
①〓:即颧部。
②鼽(qíu):即鼻炎。
【白话解】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
循指上廉出合谷,两筋歧骨循臂肪。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指甲桡侧角商阳穴,沿食指桡侧缘至合谷,经两筋凹陷处阳溪向上循臂外上至肘。
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柱骨旁,
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
经肘外侧曲池向上循上臂(臑)外侧上肩前(肩髃)向
后进入颈椎下大椎穴,回过来经过缺盆进入胸腔络于肺,穿过膈肌属于大肠。
支从缺盆直上颈,斜贯颊前下齿当,
环出人中交左右,上夹鼻孔注迎香。
支脉从缺盆向上经过颈、颊部进入下齿中,回还出来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再向上夹于鼻孔,止于迎香穴。
此经气盛血亦盛,是动〓肿并齿痛。
本经多气多血,经气有异常变动就会出现颈部肿痛和牙痛。〓为颧部,本处依课本改为颈肿。
所生病者为鼽衄,目黄口干喉痹生,
大指次指难为用,肩前臑外痛相仍。
气有余兮脉热肿,虚则寒僳病偏增。
本经腧穴主治鼻塞流涕、鼻出血、目昏黄、口干、咽喉肿痛、手指屈伸不利,以及经脉所过的肩前部上臂外侧疼痛。实证的还可有经脉经过部位肿胀发热,虚证还可出现恶寒战栗。
(3)胃经
【歌诀】
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入上齿,
还出挟口绕承浆,颐↑①后大迎颊车里,
耳前发际至额颅。支下人迎缺盆底,
下膈入胃络脾官。直者缺盆下乳内,
一支幽门循腹中,下行直合气冲逢。
遂由髀关抵膝膑,胻↑②跗↑③中趾内间同。
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间通。
一支别走足跗趾,大趾之端经尽己。
此经多气复多血,是动欠伸面颜黑,
悽悽恶寒畏见人,忽闻木音心惊惕,
登高而歌弃衣走,甚则腹胀及贲↑④响,
凡此诸疾皆骭↑⑤厥,所生病者为狂疟,
温淫汗出鼻流血,口?唇紧又喉痹,
膝膑疼痛腹胀结,胸膺↑⑥伏兔胻外廉,
足跗中趾俱痛彻,有余消谷溺色黄,
不足身前寒振傈,胃房胀满食不消,
气盛身前皆有热。
【注释】
①颐:颏的上方,口角的外下方和腮的前下方部位。
②胻:胫骨。
③跗:足背。
④贲:横膈。贲响即肠鸣。
⑤骭:胫骨。骭厥为足阳明经气厥逆。
⑥膺:胸乳以上部位。
【白话解】
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入上齿,
还出挟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
耳前发际至额颅。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迎香,上至鼻根在睛明与手足太阳交会后,沿鼻外下行入上齿中,左右两支挟口环唇交于承浆,反折至颊部大迎、颊车,向上经过耳前发际至额部头维,并与督脉相交于神庭。
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络脾官。
直者缺盆下乳内,一支幽门循腹中,
下行直合气冲逢。
分支从人迎循颈部下入缺盆,进入体腔内穿过膈肌属于胃络于脾,经胃下口幽门向下循腹内至气冲穴。在缺盆还有一条直行的分支经过乳头向下挟脐至气冲穴与内行支合为一支。
遂由髀关抵膝膑,胻跗中趾内间同。
合并的经脉直行于大腿前面过髀关,过膝关节膑骨外缘,胫骨(胻骨)外侧经足背,直出足中趾内间(实出次趾外间厉兑穴)。
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趾外间通。
一支别走足跗趾,大趾之端经尽己。
直行脉在足三里处出一分支,向下至足中趾外侧。在足背冲阳处又出一分支,入足大趾尖端将脉气与脾经(隐白)相接。
此经多气复多血,是动欠伸面颜黑,
悽悽恶寒畏见人,忽闻木音心惊惕,
登高而歌弃衣走,甚则腹胀及贲响,
凡此诸疾皆骭厥。
本经多气多血,经气有了异常变化会出现面色黑,呵欠伸腰,恶寒发抖,厌恶见人,听到制作、敲打木质器具的响声就心中惊悸害怕;或者发狂上房高歌,弃衣乱走,腹胀,肠鸣呃逆等,这些症状都是因本经足胫部气血逆乱所致,又称骭厥。
所生病者为狂疟,温淫汗出鼻流血,
口?唇紧又喉痹,膝膑疼痛腹胀结,
胸膺伏兔胻外廉,足跗中趾俱痛彻,
有余消谷溺色黄,不足身前寒振傈,
胃房胀满食不消,气盛身前皆有热。
本经经穴能主治躁狂、疟疾、温热病、自汗出、鼻衄、口眼?斜、唇生疱疹、咽喉肿痛;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胸膺、气冲部、大腿前部、膝关节部、小腿外侧、足背和足中趾的疼痛,活动不利;邪气盛的消谷善饥、尿黄、身前发热症、腹胀便闭症;正气虚的胃胀满、消化不良症、身前发寒战栗症。
(4)脾经
【歌诀】
太阴脾起足大指,上循内侧白肉际,
核骨之后内踝前,上腨↑①循胻胫膝里,
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与膈通,
挟喉连舌散舌下,支络从胃注心官。
此经气盛而血衰,是动其病气所为,
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体重难移,
腹胀善噫舌本强,得后与气快然衰。
所生病者舌亦痛,体重不食亦如之,
烦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疟随,
不卧强立股膝肿,疸发身黄大指痿。
【注释】
①腨:小腿后部肌肉。
【白话解】
太阴脾起足大指,上循内侧白肉际,
核骨之后内踝前,上腨循胻胫膝里,
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与膈通,
挟喉连舌散舌下,支络从胃注心宫。
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隐白,沿赤白肉际,过第一跖骨小头(核骨),经内踝前,上小腿内侧胫骨后缘至膝内侧阴陵泉,再向上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中,属于脾络于胃,再向上过膈挟食道至舌根部,散布于舌下。另一分支从胃过膈注入心中。
此经气盛而血衰,是动其病气所为,
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体重难移,
腹胀善噫舌本强,得后与气快然衰。
本经多气少血,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舌根部强硬,食入即吐,胃脘部疼痛、腹胀、暖气,身体沉重,如能大便和矢气则身体舒适。
所生病者舌亦痛,体重不食亦如之,
烦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疟随,
不卧强立股膝肿,疸发身黄大指痿。
本经经穴主治舌痛、身体困重、食少、心胸烦闷、胃脘急痛、便泄溏薄、腹部痞块、疟疾、黄疸、睡不好觉、强站立则大腿膝关节肿,以及足大趾活动不利等症。
(5)心经
【歌诀】
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与小肠通,
支者还从心系走,直上喉咙系目瞳。
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后肘内少海从,
臂内后廉抵掌中,锐骨之端注少冲。
多气少血属此经,是动心脾痛难任,
渴欲饮水咽干燥。所生胁痛目如金,
臑臂之内后廉痛,掌中有热向经寻。
【白话解】
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与小肠通,
支者还从心系走,直上喉咙系目瞳。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穿过膈肌向下络于小肠。一条分支从心系(联系心的大血管)分出,向上循气管咽喉连接于目后眼系(眼后与脑连系的组织)。
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后肘内少海从,
臂内后廉抵掌中,锐骨之端注少冲。
直行的外行线从心系,经肺横出腋下极泉穴处,循上臂内侧后缘至肘部少海穴,向下经前臂内侧后缘抵手掌中,循小指桡侧至少冲穴。锐骨此处指豌豆骨。
多气少血属此经,是动心脾痛难任,
渴欲饮水咽干燥。
本经多气少血,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心痛、咽干、渴而欲饮水的病症。
所生胁痛目如金,臑臂之内后廉痛,
掌中有热向经寻。
本经经穴主治心胁疼痛、目黄及经脉经过的上肢内侧后缘部疼痛、掌心热等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7#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4:56:23 | 只看该作者
7楼 铁鞭01说:
(6)小肠经
【歌诀】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
循手外廉出髁↑①中,循臂骨出肘内侧,
上循膈外出后廉,直过肩解↑②绕肩胛,
交肩下入缺盆内,向腋络心循咽嗌。
下膈抵胃属小肠。一支缺盆贯颈颊,
至目锐眦却入耳,一支别颊上至〓。
抵鼻升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别络接。
此经少气还多血,是动则病痛咽嗌,
颔↑③下肿兮不可顾,肩如拔兮臑似折。
所生病主肩臑痛,耳聋目黄肿腮颊,
肘臂之外后廉痛,部分犹当细分别。
【注释】
①髁:尺骨茎突。
②肩解:肩关节后缝。
③颔:颏下结喉上软肉部。
【白话解】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
循手外廉出髁中,循臂骨出肘内侧,
上循臑外出后廉,直过肩解绕肩胛,
交肩下入缺盆内,向腋络心循咽嗌。
下膈抵胃属小肠。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端少泽穴,循手背小指和手掌尺侧边,向上出于尺骨小头部,经过肘内侧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的小海穴,向上沿臂外后廉,过肩胛缝,绕肩胛部,交会肩上大椎穴,折入缺盆,进入体腔络于心再循食道,下膈抵达胃部,属于小肠。
一支缺盆贯颈颊,至目锐眦却入耳,
一支别颊上至〓,抵鼻升至目内眦,
斜络于颧别络接。
本经一条分支,从缺盆沿颈部上面颊,至外眼角后,向下折入耳中。从颊部又出一分支,斜行于颧部,至目内眦睛明穴。
此经少气还多血,是动则病痛咽嗌。
颔下肿兮不可顾,肩如拔兮臑似折。
本经少气多血,经气有异常变化就可以产生咽喉痛、颈下肿、头不能回顾、肩部和上肢疼痛似折断。
所生病主肩臑痛,耳聋目黄肿腮颊,
肘臂之外后廉痛,部分犹当细分别。
本经经穴主治肩臂部疼痛、耳聋、目黄、腮颊肿,及经脉所过的肘臂外后侧疼痛。
(7)膀胱经
【歌诀】
足太阳经膀胱脉,目内眦上起额尖,
支者巅上至耳角,直者从巅脑后悬。
络脑还出别下项,仍循肩膊↑①夹脊边,
抵腰膂↑②肾膀胱内,一支下与后阴连。
贯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内左右别,
贯胂↑③夹脊过髀枢↑④,髀外后廉腘中合,
下贯腨内外踝后,京骨之下趾外侧。
此经血多气犹少,是动头痛不可当,
项如拔兮腰似折,髀枢痛彻脊中央,
腘如结兮腨如裂,是为踝厥筋乃伤,
所生疟痔小指废,头囟项痛目色黄,
腰尻↑⑤腘脚疼连背,泪流鼻衄交癫狂。
【注释】
①肩膊:肩胛部。
②膂:夹脊两边的肌肉。
③胂:亦指夹脊两侧的肌肉,但偏下部。
④髀枢:大转子部,当环跳处。
⑤尻:尾骨,臀部。
【白话解】
足太阳经膀胱脉,目内眦上起额尖,
支者巅上至耳角,直者从巅脑后悬。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角睛明穴,向上至额到头顶部,一条分支到耳角上部。直行主干向脑后走行。
络脑还出别下项,仍循肩膊夹脊边,
抵腰膂肾膀胱内,一支下与后阴连。
贯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内左右别,
贯胂侠脊过髀枢,髀外后廉腘中合。
下贯腨内外踝后,京骨之下趾外侧。
直行经脉络于脑后,从天柱分两支下行,内侧支行脊中旁1.5寸,抵腰部进入脊旁筋肉,入腹腔络于肾向下属膀胱。从腰部向下过臀斜行抵委中穴。外侧分支行脊中旁3.0寸,下行夹脊过环跳部,从大腿后面,前支外侧进入腘窝在委中两支会合。从委中经脉行小腿后部,过外踝之后昆仑穴,循小趾外侧,抵趾甲角旁至阴穴。
此经血多气犹少,是动头痛不可当,
项如拔兮腰似折,髀枢痛彻脊中央,
腘如结兮腨如裂,是为踝厥筋乃伤。
本经多血少气,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剧烈头痛,颈项、腰部、脊背、臀部环跳区疼痛,活动困难。膝腘部如捆结活动不利,小腿后肌肉疼痛如裂。这些都是踝部经脉脉气厥逆造成的属于筋方面的病(太阳主筋)。
所生疟痔小指废,头囟项痛目色黄,
腰尻腘脚疼连背,泪流鼻衄交癫狂。
本经经穴主治疟疾、痔疮、足小趾活动不利、头囟部疼痛、颈项痛、目黄、见风流泪、鼻衄以及癫证、狂证。还主治经脉所过的腰背、骶臀部、腘窝部、足部的疼痛。
(8)肾经
【歌诀】
足经肾脉属少阴,小趾斜趋涌泉心,
然谷之下下踝后,别入跟中腨内侵。
出腘内廉上股内,贯脊属肾膀胱临。
直者从肾贯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寻,
支者从肺络心内,仍至胸中部分深。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病饥不欲食,
喘嗽唾血喉中鸣,坐而欲起面如漆,
目视〓〓气不足,心悬如饥常惕惕。
所生病者为舌干,口热咽肿气贲逼,
股内后廉并脊痛,烦心心痛疸↑①而澼↑②。
痿厥嗜卧体怠惰,足下热痛皆肾厥。
【注释】
①疸:黄疸之类的疾病。
②澼:即肠澼,指痢疾、便血之类的疾病。
【白话解】
足经肾脉属少阴,小趾斜趋涌泉心,
然谷之下下踝后,别入跟中腨内侵。
出腘内廉上股内,贯脊属肾膀胱临。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端,斜走足心出涌泉穴,经过然谷穴和内踝后太溪穴,进入足跟部并向上循胫部内侧后缘至腘窝部阴谷,然后沿大腿内侧后缘向上,进入脊椎内,在腹腔属于肾络膀胱。
直者从肾贯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寻,
支者从肺络心内,仍至胸中部分深。
本经主干从肾向上,穿过肝和膈,进入肺后循气管咽喉到舌根两旁。一条分支从肺出连络心内,出来在胸腔心包将脉气接于手厥阴心包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病饥不欲食,
喘嗽唾血喉中鸣,坐而欲起面如漆,
目视〓〓气不足,心悬如饥常惕惕。
本经多气少血,经气有了异常变化就会产生虽饥饿但不想吃饭,气喘,咳嗽,喉中痰鸣和痰中带血,面色如黑漆,坐而欲起而两目昏花视物模糊不清,气虚,心如悬空而不安,从内心产生恐惧等症状。
所生病者为舌干,口热咽肿气贲逼,
股内后廉并脊痛,烦心心痛疸而澼。
痿厥嗜卧体怠惰,足下热痛皆肾厥。
本经经穴主治(阴虚)咽喉肿痛,口热舌干气上逆之喘咳,大腿内侧后缘和尾脊部疼痛,心烦不安,心痛,黄疸,腹泻便血以及下肢痿软嗜卧,身体倦怠无力,足心热、疼痛等症。以上症状都是肾经经气厥逆所致。
(9)心包经 .
【歌诀】
手厥阴心主起胸,属包下膈三焦宫,
支者循胸出胁下,胁下连腋三寸同。
仍上抵腋循臑内,太阴少阴两经中,
指透中冲支者别,小指次指络相通。
此经少气原多血,是动则病手心热,
肘臂挛急腋下肿,甚则胸胁支满结。
心中澹澹或大动,善笑目黄面赤色。
所生病者为烦心,心痛掌热病之则。
【白话解】
手厥阴心主起胸,属包下膈三焦宫,
支者循胸出胁下,胁下连腋三寸同。
仍上抵腋循腘内,太阴少阴两经中,
指透中冲支者别,小指次指络相通。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属心包,向下过膈分别,与上、中、下三焦相络。其支脉沿胸出胁下天池,上抵腋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到掌中劳官穴直出中指指尖中冲穴。在劳官处有一分支走到无名指端将脉气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此经少气原多血,是动则病手心热,
肘臂挛急腋下肿,甚则胸胁支满结,
心中澹澹或大动,善笑目黄面赤色。
本经少气多血,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手心热、前臂和肘掣强拘挛、腋窝部肿,甚则胸胁满闷、心跳不宁、面赤、目黄、喜笑不止等症。
所生病者为烦心,心痛掌热病之则。
本经经穴主治心胸烦闷、心痛、手掌心发热等症。
(10)三焦经
【歌诀】
手经少阳三焦脉,起自小指次指端,
两指歧骨手腕表,上出臂外两骨间,
肘后臑外循肩上,少阳之后交别传,
下入缺盆膻中布,散络心包膈里穿。
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项耳后耳角旋,
屈下至颊仍注〓,一支入耳出耳前,
却从上关交曲颊,至目锐眦乃尽焉。
此经少血还多气,是动耳鸣喉肿痹。
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后痛兼目锐眦,
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亦如废。
【白话解】
手经少阳三焦脉,起自小指次指端,
两指歧骨手腕表,上出臂外两骨间,
肘后臑外循肩上,少阳之后交别传,
下入缺盆膻中布,散络心包膈里穿。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关冲穴。循第四、五掌骨间至腕背部,向上行于手臂外侧尺、桡骨间。过肘尖、上臂外侧中间到肩髎,交出足少阳经之后,进入缺盆布散于胸中,散络于心包,穿过膈肌,属于上、中、下三焦。
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项耳后耳角旋,
屈下至颊仍注〓,一支入耳出耳前,
却从上关交曲颊,至目锐眦乃尽焉。
分支脉从胸中向上经缺盆、项部到耳后翳风,然后上耳上角颔厌部,向下折到颊部,再向上至目下鼻旁。本支在耳后又分一支进入耳中,出于耳前上关穴,至目外眦角的丝竹空穴本经止。
此经少血还多气,是动耳鸣喉肿痹。
本经少血多气,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耳鸣、耳聋、咽喉肿痛。
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后痛兼目锐眦,
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亦如废。
本经经穴主治自汗出、外眼角及耳后疼痛,及本经循行经过的肩臂部、肘部、上臂外侧部疼痛,小指、无名指活动不利。
(11)胆经
【歌诀】
足脉少阳胆之经,始从两目锐眦生,
抵头循角下耳后,脑空风池次第行。
手少阳前至肩上,又交少阳入缺盆。
支者耳后贯耳内,出走耳前锐眦循。
一支锐眦大迎下,合手少阳抵〓根,
下加颊车缺盆合,入胸贯膈络肝经。
属胆仍从胁里过,下入气冲毛际萦,
横入髀厌↑①环跳内。直者缺盆下腋膺,
过季胁下髀厌内,出膝外廉是阳陵,
外辅绝骨踝前过,足跗小趾次趾分。
一支别从大趾去,三毛之际接肝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口苦善太息,
心胁疼痛难转移,面尘足热体无泽。
所生头痛连锐眦,缺盆肿痛并两腋,
马刀挟瘿↑②生两旁,汗出振寒痃疟疾,
胸胁髀膝至胫骨,绝骨踝痛及诸节。
【注释】
①髀厌:即髀枢,环跳穴部。
②马刀挟瘿:瘰疬生于腋下,形如马刀者称马刀;生于颈旁者为挟瘿。即淋巴结核。亦有云为带状疱疹者。
【白话解】
足脉少阳胆之经,始从两目锐眦生,
抵头循角下耳后,脑空风池次第行。
手少阳前至肩上,又交少阳入缺盆。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行至头角颔厌,向下行于耳后至完骨(乳突部),反折至目上阳白,复向上行脑后,经脑空和风池,与手少阳经相交后在肩部进入缺盆。
支者耳后贯耳内,出走耳前锐眦循。
一条支脉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于耳前至目外眦的后方。
一支锐眦大迎下,合手少阳抵〓根,
下加颊车缺盆合,入胸贯膈络肝经。
另一条头部的支脉从目外眦下大迎之前与手少阳经相交会
至鼻旁,又经颊车向下至缺盆与前支相交会,进入胸腔,穿过膈肌,络于肝。
属胆仍从胁里过,下入气冲毛际萦,
横入髀厌环跳内。
体内经脉络肝属胆后,从胸胁里下出气冲部,环绕阴毛部,横行向臀后进入环跳。
直者缺盆下腋膺,过季胁下髀厌内,
出膝外廉是阳陵,外辅绝骨踝前过,
足跗小趾次趾分。一支别从大趾去,
三毛之际接肝经。
本经直行的部分,从缺盆下向腋下渊腋等穴,沿胸侧过胁肋下部,向后与前支在环跳会合。会合后沿大腿和膝关节外侧到阳陵泉,再向下循腓骨前缘至绝骨穴,经外踝前丘墟穴上足背,直出第四趾甲外侧角窍阴穴。在足背当足临泣穴处,一条分支走向足大趾,在大趾生毛部与肝经接续。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口苦善太息,
心胁疼痛难转移,面尘足热体无泽。
本经多气少血,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口苦、好叹长气、胸胁疼痛转侧困难、面如蒙灰尘、身体无脂润光泽、足外侧发热等症。
所生头痛连锐眦,缺盆肿痛并两腋,
马刀挟瘿生两旁,汗出振寒痃疟疾,
胸胁髀膝至胫骨,绝骨踝痛及诸节。
本经经穴主治偏头痛牵连目外眦、缺盆部肿痛牵连两腋下、颈旁及腋下生瘰疬(淋巴结肿大)、发热汗出、振寒战栗、疟疾以及经脉所过的胸胁部、大腿外侧、膝关节、胫骨外侧、踝关节等各关节疼痛。
(12)肝经
【歌诀】
厥阴足脉肝所终,大趾之端毛际丛,
足跗上廉太冲分,踝前一寸入中封。
上踝交出太阴后,循腘内廉阴股冲,
环绕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逢。
上贯膈里布胁肋,夹喉颃颡↑①目系同,
脉上巅会督脉出,支者还从目系中,
下络颊里环唇内,支者便从膈肺通。
此经血多气少焉,是动腰痛俯仰难,
男疝女人小腹肿,面尘脱色及咽干。
所生病者为胸满,呕吐洞泄小便难,
或时遗溺并狐疝↑②,临症还须仔细看。
【注释】
①颃颡:鼻咽腔部。
②狐疝:即疝气。
【白话解】
厥阴足脉肝所终,大趾之端毛际丛,
足跗上廉太冲分,踝前一寸入中封。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端大敦穴,向足背,经太冲,过内踝前1寸的中封穴。
上踝交出太阴后,循腘内廉阴股冲,
环绕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逢。
经脉在内踝上8寸交叉到足太阴脾经后面,沿腘窝内侧,上大腿内侧中间,环绕生殖器后进入小腹内,经过胃上行,属肝络胆。
上贯膈里布胁肋,夹喉颃颡目系同,
脉上巅会督脉出,支者还从目系中,
下络颊里环唇内,支者便从膈肺通。
然后向上穿过膈肌,分布在胁肋部,沿气管之后进入鼻咽腔(颃颡),连接目后与脑相连系的组织(目系),折出,从额部直上头顶与督脉交会于百会。目部分支从目系分出,沿面颊里侧,环绕唇内。另一支脉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此经血多气少焉,是动腰痛俯仰难,
男疝女人小腹肿,面尘脱色及咽干。
本经多血少气,经气有异常变化就会产生前俯后仰困难、男子疝气、女子小腹肿痛、咽喉肿痛干燥、面无血色似蒙灰尘等症。
所生病者为胸满,呕吐洞泄小便难,
或时遗溺并狐疝,临症还须仔细看。
本经经穴主治胸满闷、呕吐泄泻、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或时时遗尿、小肠疝气等症,临床应仔细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8#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4:56:43 | 只看该作者
8楼 铁鞭01说:
5.奇经八脉歌
【出处】 本歌选自《医宗金鉴》。奇经八脉是督、任、冲、带、阴阳跷、阴阳维八条经脉的总称。奇经八脉无表里相合关系,与脏腑亦无直接属络关系。主要具有网络沟通、统摄协调、溢蓄调布的作用。在很多方面补充了十二正经的不足。
(1)奇经八脉总歌
【歌诀】
正经经外是奇经,八脉分司各有名。
任脉任前督于后,冲起会阴肾同行,
阳跷跟外膀胱别,阴跷跟前随少阴,
阳维维络诸阳脉,阴维维络在诸阴,
带脉围腰如束带,不由常度号奇经。
【白话解】
奇经是十二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八脉名称不同,功能各异。任脉行于躯体前面正中,总任一身之阴;督脉行于头身后面正中,总督诸阳;冲脉从会阴穴出来走行于腹部足少阴肾经部位;阳跷脉是在足跟外侧部分出的膀胱经的支脉;阴跷脉是在足跟内侧分出的肾经的支脉;阳维脉维络联系诸阳经;阴维脉维络联系诸阴经;带脉围腰一周,如身之束带。此上八脉与有脏腑属络、表里经相合等规律的正经不同,故名奇经。
(2)任脉歌
【歌诀】
任脉起于中极下,会阴腹里上关元,
循内上行会冲脉,浮外循腹至喉咽,
别络口唇承浆已,过足阳明上颐间,
循面入目至睛明,交督阴脉海名传。
【白话解】
任脉起于肾下胞中当中极穴之下,出于会阴穴,行于身前腹里,过关元,循腹正中线至咽喉、承浆部、环唇口循面至目下承泣而终。上行时与冲脉相交会于唇下承浆穴,在龈交与督脉相交会。任脉又称阴脉之海,主胞胎。
(3)督脉歌
【歌诀】
督脉少腹骨中央,女子入系溺孔疆,
男子之络循阴器,绕篡之后别臀方,
至少阴者循腹里,会任直上关元行,
属肾会冲街腹气,入喉上颐环唇当,
上系两目中央下。始合内眦络太阳,
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下项肩膊旁,
夹脊抵腰入循膂,络肾茎篡等同乡。
此是申明督脉络,总为阳脉之督纲。
【白话解】
督脉少腹骨中央,女子入系溺孔疆,
男子之络循阴器,绕篡之后别臀方,
至少阴者循腹里,会任直上关元行,
属肾会冲街腹气,入喉上颐环唇当,
上系两目中央下。
督脉起于少腹之内肾下胞中(与任脉、冲脉同出一源),出于横骨骨盆中央,女子系尿孔之端,男子循阴茎皆至篡(会阴部),环臀在骶骨端与足少阴肾经交会后,进入脊骨内向上行于风府,进入脑,还出循头正中过百会、神庭、索髎至龈交。这是督脉的主干。
督脉分支联系少阴肾经和肾,在腹下部经气冲等穴联系腹气,向前行的分支与任脉相同,从腹正中过关元,上喉部环唇、循面至目下中央的承泣穴。
始合内眦络太阳,上额交巅入络脑,
还出下项肩膊旁,夹脊抵腰入循膂,
络肾茎篡等同乡。此是申明督脉络,
总为阳脉之督纲。
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至额部在头顶处与督脉交会入络脑,回出来从天柱向下,行于肩胛内侧,至腰部肾俞处进入脊旁肌肉,并向里络于肾。这也是督脉的一个分支,是说明督脉之脉络的基本走行。总之督脉联系了诸阳经,又行于背正中,通于脑,是全身阳脉之总督,故称阳脉之海,总督诸阳。
(4)冲脉
【歌诀】
冲脉起于腹气街,后天营气气冲来,
并于先天之真气,相并夹脐上胸街,
大气至胸中而散,会合督任充身怀,
分布脏腑诸经络,名之血海不为乖。
【白话解】
冲脉起于肾下胞中,出于气冲穴得胃经的后天之气,然后并入足少阴肾经,又得先天之真气,夹脐两侧到胸中而散,会于咽喉,向上与任脉相会,络于唇口,达目下。冲脉分支分布于头面、下肢和脏腑,与女子经血关系密切,故又称为血海、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脉之海,这是正确的。
(5)带脉
【歌诀】
带脉足少阴经脉,上腘别走太阳经,
合肾十四椎属带,起于季胁绕身行。
【白话解】
带脉起于胁肋下部章门穴,围绕一身如腰带状,在第二腰椎处,与足少阴肾经的经别相连系。此经别从腘部分出,别走足太阳经并联系肾。
(6)阳跷脉
【歌诀】
阳跷脉起于跟中,上合三阳外踝行,
从胁循肩入颈〓↑①,属目内眦太阳经。
【注释】
①〓(qiū)):即朏,颧部。
【白话解】
阳跷脉起于跟中申脉穴,从外踝向上循行连系了足太阳经的仆参、跗阳;足少阳经的居膠;手太阳经的臑俞;手阳明经的肩髃、巨骨;足阳明经的地仓、巨髎、承泣;足太阳经的睛明。从胁肋后侧至肩部,循面鼻旁进入足太阳经的睛明,继续向上行,止于足少阳经的风池。
(7)阴跷脉
【歌诀】
阴跷亦起于跟中,少阴之别内踝行,
上循阴股入胸腹,上至咽喉至睛明。
【白话解】
阴跷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经的照海穴,沿内踝足少阴经向上,经大腿内侧、腹部、胸部,经咽喉上头面,止于足太阳经的睛明穴。
(8)阳维脉
【歌诀】
阳维脉起足太阳,外踝之下金门疆,
从胻背肩项头面,维络诸阳会督场。
【白话解】
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经位于外踝下的金门穴,沿小腿、大腿的外侧,经过肩背部到额面部,反折至头项后部,止于风府和哑门,与督脉相交会。阳维脉起到维络诸阳经的作用。
(9)阴维脉
【歌诀】
阴维脉起足少阴,内踝上行穴筑宾,
循腹至乳上结喉,维络诸阴会于任。
【白话解】
阴维脉起于足少阴经位于内踝之上的筑宾穴,沿小腿、大腿的内侧,经过腹部,上于结喉之上,分别与任脉的天突、廉泉相交会而止。阴维脉有维络诸阴经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9#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4:57:01 | 只看该作者
9楼 铁鞭01说:
7.十二经原穴歌
【出处】 本歌选自《针灸聚英》,又名《针灸聚英发挥》。明代针灸学家高武撰写。该书汇集了明以前各家针灸学说和歌赋,也有自己的学术见解,除本书外还自制针灸铜人三具。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临床应用很广。
【歌诀】
甲出丘墟乙太冲,丙归腕骨是原中,
丁出神门原内过,戊胃冲阳气可通,
己出太白庚合谷,辛缘本出太渊同,
壬归京骨期中过,癸出太溪原穴逢,
三焦壬(丙)是阳池穴,包络大陵癸(丁)又重。
【白话解】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十天干分别代表五脏六腑并与五行相配。甲指胆经,原穴是丘墟;乙指肝经,原穴是太冲;丙指小肠经,原穴是腕骨;丁指心经,原穴是神门;戊指胃经,原穴是冲阳;己指脾经,原穴是太白;庚指大肠经,原穴是合谷;辛指肺经,原穴是太渊;壬指膀胱经,原穴是京骨;癸指肾经,原穴是太溪。三焦经也属丙,原穴是阳池;心包络同属丁,原穴是大陵。此处丙、丁与小肠经、心经相重,在五行皆属火。(本处依《景岳全书》和五版《针灸学》教材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4:57:30 | 只看该作者
10楼 铁鞭01说:
8.难经五输穴主治歌
【出处】 北京中医药大学谷世吉根据《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的论述而编纂的新歌。对五输穴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结合五输穴的产生及应用学习之。
【歌诀】
《难经》详论五输穴,井穴专主心下满,
荥穴泻火主身热,俞治体重与节痛,
经主喘咳并寒热,合当逆气而下泄。
【白话解】
《难经·六十八难》论述了五输穴的应用。以五脏、五行为依据,井穴属木与肝相关,主疏泻,故主心下满闷;荥穴属火与心相关,火为热病,因此荥主身热;俞(输)穴属土与脾相关,主肌肉四肢,故主体重节痛;经穴属金与肺相关,主皮毛司呼吸,故经穴主喘咳寒热;合穴属水与肾相关,主水,水积于下则气上逆,流于肠则气便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4:58:58 | 只看该作者
11楼 铁鞭01说:
10.募穴歌
【出处】 本歌是在五脏六腑之募穴歌基础上,又加心包经之募穴,故成为“十二经募穴歌”。募穴始见于《素部·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上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难经·六十七难》:“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均无具体穴名。至《脉经》才明确地指出10个募穴,《甲乙经》又补充了二焦之募穴石门,后人又补充了心包之募膻中穴,始臻完备。临床上脏腑有病可取其所属的募穴,尤其腑病多取募穴,或俞募相配治疗,效果较显著。募穴应熟记。
【歌诀】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
膻中穴是包络募,从阴引阳↑②是妙决。
【注释】
①募穴:募穴是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因此,它全部分散在胸腹部,其位置与脏腑位置高低基本一致,但本脏腑募穴不一定在本经脉上,如胃之募穴中脘在任脉上等。
②从阴引阳:募穴是脏腑经气汇集在胸腹部的穴位,胸腹属阴;阳病,是按邪气的阴阳属性和病证的寒热虚实而言的,阳病可针刺募穴以调整经气而引邪外出。临床上如果六腑发生病变,每每在相关的募穴处出现压痛或敏感等现象。六腑之病,取本腑募穴,治疗效果就好。如大肠病取天枢穴治之,胃脘痛取中脘穴等,即是“从阴引阳”。此外,李果在《脾胃论》中说:“凡治腹之募,皆为原气不足,从阴引阳,勿误也。”这里的“从阴引阳”,指从腹部的募穴中引阳气上行,以达到抑阴扶阳的目的。
【白话解】
大肠的募穴是天枢,肺的募穴是中府,小肠的募穴是关元,心的募穴是巨阙,中极是膀胱的募穴,京门是肾的募穴。肝的募穴是期门,胆的募穴是日月,胃的募穴是中脘,脾的募穴是章门,石门是三焦的募穴,膻中是心包的募穴。使用募穴治病,能够从阴引阳,祛除病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4:59:16 | 只看该作者
12楼 铁鞭01说:
11.八会穴歌
【出处】 本歌选自《针灸聚英》,其他书籍只列八会穴,未列歌诀。八会穴首见于《难经·四十五难》。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擅长治疗与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分别相关的疾病,如腑病取中脘,气病取膻中等。另外,在《难经·四十五难》中指出:“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说明八会穴还治疗脏器组织的热病。临床常与郄穴配合应用。
【歌诀】
脏会章门腑中脘,髓筋绝骨阳陵泉。
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
【注释】
①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之处,共八穴。
【白话解】
五脏之会为章门穴,六腑之会为中脘穴,髓之会为绝骨(即悬钟)穴,筋之会为阳陵泉,骨之会为大杼穴,脉之会为太渊穴,血之会为膈俞,气之会为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5:00:09 | 只看该作者
13楼 铁鞭01说:
12.八脉交会八穴歌
【出处】 本歌最早见于《医经小学》卷三,题目为“经脉交会八穴一首”,其后在《针灸大全》和《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书中均有记载。本歌诀将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在四肢相通的八个腧穴及其主治病症编成歌诀,便于诵读和应用。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临床上常采用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等。熟记本歌诀对临床及研究灵龟八法均有帮助。
【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白话解】
将公孙(属脾经而通冲脉)与内关(属心包经而通阴维脉)二穴相配,能治疗心、胸、胃三个部位的病症。
足临泣(属胆经而通于带脉)与外关(属三焦经而通于阳维脉)二穴相配,主要能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等部位的病症。
将后溪(属小肠经而通督脉)与申脉(属膀胱经而通阳跷脉)二穴相配,主要能治目内眦、颈项、耳、肩、小肠、膀胱等部位的病症。
将列缺(属肺经与任脉相通)和照海(属肾经与阴跷脉相通)穴相眦,主要能治肺系、喉咙和胸膈三个部位的病症。
12.八脉交会八穴歌
【出处】 本歌最早见于《医经小学》卷三,题目为“经脉交会八穴一首”,其后在《针灸大全》和《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书中均有记载。本歌诀将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在四肢相通的八个腧穴及其主治病症编成歌诀,便于诵读和应用。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临床上常采用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等。熟记本歌诀对临床及研究灵龟八法均有帮助。
【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白话解】
将公孙(属脾经而通冲脉)与内关(属心包经而通阴维脉)二穴相配,能治疗心、胸、胃三个部位的病症。
足临泣(属胆经而通于带脉)与外关(属三焦经而通于阳维脉)二穴相配,主要能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等部位的病症。
将后溪(属小肠经而通督脉)与申脉(属膀胱经而通阳跷脉)二穴相配,主要能治目内眦、颈项、耳、肩、小肠、膀胱等部位的病症。
将列缺(属肺经与任脉相通)和照海(属肾经与阴跷脉相通)穴相眦,主要能治肺系、喉咙和胸膈三个部位的病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5:00:33 | 只看该作者
14楼 铁鞭01说:
13.十六郄穴歌
【出处】 郄穴首见于《甲乙经》,历代对郄穴无歌诀,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腧穴教研室编撰的“十六郄穴歌”,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且指明了郄穴的功能、主治,便于学习与应用。十六郄穴多在四肢肘膝以下筋骨间隙中,十二经脉及阴阳跷、阴阳维脉各有一穴,总为十六郄穴。临床上阳经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疼痛,阴经郄穴多用于治疗血证。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又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以协助诊断。
【歌诀】
郄是孔隙义,气血深藏聚,
病证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阳维郄阳交,阴维筑宾居。
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毕。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
心郄阴郄小养老,肝郄中都胆外丘。
心包郄门焦会宗,胱金门肾水泉求。
【白话解】
郄是孔隙的意思,郄穴是经脉气血藏聚的地方,可以作为诊断病症的反应点,还能治疗急性病。
阳维脉的郄穴是阳交,阴维脉的郄穴是筑宾。跗阳是阳跷脉的郄穴,交信是阴跷脉的郄穴。肺经的郄穴是孔最,大肠经的郄穴是温溜,脾经的郄穴是地机,胃经的郄穴是梁丘,心经的郄穴是阴郄,小肠经的郄穴是养老,肝经的郄穴是中都,胆经的郄穴是外丘,心包经的郄穴是郄门,三焦经的郄穴是会宗,膀胱经的郄穴是金门,肾经的郄穴是水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5:01:22 | 只看该作者
15楼 铁鞭01说:
14.下合穴歌
【出处】 本歌选白《针灸学》教材,是在《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中“胃合于三里,大肠合人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人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的基础上编写的。阳经有下合穴,阴经无下合穴。“下”是指下肢而言。六个下合穴均在膝关节以下,是于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对本腑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可疏导经气,调整六腑。如阑尾炎属大肠病,取上巨虚;胆囊炎取阳陵泉。下合穴临床应用很广,应熟记。
【歌诀】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白话解】
胃经的下合穴是足三里,大肠经的下合穴是上巨虚,小肠经的下合穴是下巨虚,委中穴是膀胱经的下合穴,委阳是三焦经的下合穴,阳陵泉是胆经的下合穴。六腑的病症使用下合穴治疗效果很显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5:02:04 | 只看该作者
16楼 铁鞭01说:
15.井荥输原经合歌
【出处】 本歌原载于《医经小学》,后《针灸大成》亦刊载。五输穴是临床常用的重要腧穴,十二经都有自己的井、荥、输、经、合穴,共60个腧穴。阴经第三穴为输,输、原同一穴,阳经每经多一个原穴,一般是第四个穴位,位于输之后,所以共66穴。古人把气血的流注以水流的从小到大作比喻,《灵枢经·九针十二原》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人为合。”《难经·六十八难》云:“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五腧穴是十二经经气出入之所,其次序是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脏腑有病,都可用五输穴治疗。五输穴还是子午流注和子母补泻配穴法的选穴基础,应背诵熟记。
【歌诀】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白话解】
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大肠经的6个腧穴依次是商阳、二间、三间、合谷(原穴)、阳溪、曲池;厉兑、内庭、陷谷、冲阳(原穴)、解溪、足三里是胃经的6个腧穴;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是脾经的五输穴:心经的五输穴依次是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小肠经的6个腧穴依次是少泽、前谷、后溪、腕骨(原穴)、阳谷、小海;至阴、通谷、束骨、京骨(原穴)、昆仑、委中是膀胱经的6个腧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是肾经的五腧穴;心包经的五输穴依次是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三焦经的6个腧穴依次是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原穴)、支沟、天井;足窍阴、侠溪、足临泣、丘墟(原穴)、阳辅、阳陵泉是胆经的6个腧穴;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是肝经的五输穴。
(本歌穴位阴经按井、荥、输(即原)、经、合的顺序排列,阳经按井、荥、输、原、经、合的顺序排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17#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5:03:01 | 只看该作者
17楼 铁鞭01说:
16.十二经背俞穴歌
【出处】 选自《针灸集锦》。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全部位于膀胱经第一侧线上,距中线1.5寸。各脏腑背俞穴均以脏腑名命名由上而下,易记而常用,应该掌握。
【歌诀】
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
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
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
【白话解】
在背部脊椎骨两侧距(督脉)中线1.5寸的膀胱经第一侧线上,从上而下平第三胸椎棘突下缘的是肺俞,平第四胸椎棘突下缘的是厥阴俞,平第五胸椎棘突下缘的是心俞,而平第九和第十胸椎棘突下缘的则是肝俞和胆俞。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缘的是脾俞,平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缘的是胃俞。平第一腰椎棘突(俗称十三椎)下缘者为三焦俞,平第二腰椎棘突(俗称十四椎)下缘者为肾俞。至于第四腰椎(俗称十六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则是大肠俞。平第一骶后孔,距中线旁开1.5寸的是小肠俞。平第二骶后孔,距中线旁开1.5寸的是膀胱俞。总之,十二背俞穴都在脊椎骨两侧,应仔细寻找才能取准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18#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5:03:24 | 只看该作者
18楼 铁鞭01说:
17.新编根结歌
【出处】 根结理论始见于《灵枢经·根结》,该篇论述了四肢末端与头、胸、腹的关系,是经脉的纵向联系,是特定穴产生的基础。金元时代针灸家窦汉卿极为重视根结标本理论的应用,在《标幽赋》中说:“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北京中医药大学谷世喆教授研究总结了相关文献,补充了《灵枢经》未列的手三阴三阳经的根结内容及相应穴位,并编写本歌诀。歌诀对掌握根结标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有很大指导价值。学习针灸者应熟读。
【歌诀】
根结↑①首见灵枢五,四根三结汉卿↑②著。
十二经脉行经气,外络支节属脏腑。
根在肢端各井穴,四根即是四肢部。
结于头面与躯干,三结位在头胸腹。
足太阳经根至阴,结于命门↑③即是目。
足少阳经根窍阴,结于双耳名窗笼。
足阳明经根厉兑,结在颡大↑④鼻额部。
足太阴经根隐白,结是太仓↑⑤即胃腑。
足厥阴经根大敦,结为玉堂膻中处。
足少阴经根涌泉,结在廉泉位颈部。
手经根结今人补,依据经典与俞募。
手太阳经根少泽,结在目旁是两络。
手阳明经根商阳,结是鼻旁之迎香。
手少阳经根关冲,结于耳门应窗笼。
手太阴经根少商,结于肺脏位中府。
手厥阴经根中冲,结在心包巨阙处。
手少阴经根少冲,结在心内膻中主。
十二井穴皆为根,结于器官位三部。
经常离经找结处,根结相配效桴鼓。
【注释】
①根结:根即树木的根,具有生命力。此处指经脉经气之所起处,即十二井穴。结为结果、结聚。此处指经脉经气之所结聚处。
②汉卿:窦汉卿,又名窦默,金元时期著名针灸家,其著作《标幽赋》对后世影响很大。
③命门:命门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中医有左肾右命门说。此处指眼睛。
④颡大:颡大者名钳耳也。据考证为咽喉部、鼻旁、额角部。以后两者更符合临床。
⑤太仓:指胃腑。
【白话解】
根结首见灵枢五,四根三结汉卿著。
十二经脉行经气,外络支节属脏腑。
根在肢端各井穴,四根即是四肢部。
结于头面与躯干,三结位在头胸腹。
“根结”理论最早记载见之于《灵枢经》第五篇即根结篇,“四根三结”由窦汉卿在其著作《标幽赋》中提出。十二经脉运行气血,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十二经脉经气的根在肢端各井穴,四根即是指四肢。十二经脉的结分别在头面与躯十,为头、胸、腹三结。
足太阳经根至阴,结于命门即是目。
足少阳经根窍阴,结于双耳名窗笼。
足阳明经根厉兑,结在颡大鼻额部。
足太阴经根隐白,结是太仓即胃腑。
足厥阴经根大敦,结为玉堂膻中处。
足少阴经根涌泉,结在廉泉位颈部。
足太阳经根至阴,结于命门即是目,其对应的穴位是睛明。足少阳经根窍阴,结于双耳部似窗户,其对应的穴位是听会。足阳明经根厉兑,结在鼻旁迎香或址额角头维部。足太阴经根隐白,结是在胃腑,其对应的穴位是中脘。足厥阴经根大敦,结为胸中膻中玉堂处。足少阴经根涌泉,结在廉泉穴,位于颈部。
手经根结今人补,依据经典与俞募。
手太阳经根少泽,结在目旁是两络。
手阳明经根商阳,结是鼻旁之迎香。
手少阳经根关冲,结于耳门应窗笼。
手太阴经根少商,结于肺脏位中府。
手厥阴经根中冲,结在心包巨调处。
手少阴经根少冲,结在心内膻中主。
《灵枢经·根结》仅列足六经的根结,手六经的根结由今人补写,其依据是经典著作中根结的定义,参考十二经标小部位与十二俞募穴的记载,同时结合了临床实际。
手太阳经根少泽,结在目,即手太职经的两络,目的内、外眦,其对应的穴位是睛明、鱼腰。手阳明经根商阳,结是鼻,其对应的穴位是迎香穴。手少阳经根关冲,结于耳,其对应的穴位是耳门穴。手太阴经根少商,结于肺脏,其对应的穴位是中府、天突。手厥阴经根中冲,结在心包,其对应的穴位是臣阙处。手少阳经根少冲穴,结在心内,其对应穴位是膻中。
十二井穴皆为根,结于器官位三部。
经常离经找结处,根结相配效桴鼓。
十二经脉的十二井穴皆为根,而结则是在不同的器官,位于头、胸、腹三部。许多经脉的结都不在本经上,要离开本经找结处。临床上用“根结”理论指导,取穴配伍,治疗疾病其效果如击鼓应声而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19#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5:03:56 | 只看该作者
19楼 铁鞭01说:
19.四海歌
【出处】 同四气街歌。
【歌诀】
脑为髓海主神明,膻中气海能宽胸。
水谷之海即是胃,冲脉血海妇科灵。
【白话解】
脑为髓海主神明与人的神志活动相关。膻中即胸中,是气海,调膻中能宽胸散结。胃是水谷之海,是人的后天之本。而冲脉为血海,(又为十二经脉之海)治疗妇科病十分灵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700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0
20#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5:06:10 | 只看该作者
20楼 铁鞭01说:
十四经腧穴分寸歌
(1)肺经(LU)
【歌诀】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
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
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白话解】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LU”是手太阴肺经国际标准命名的英文缩写,本经共11个经穴,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本经经穴主治胸肺部的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疼痛。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
二穴相差隔一助,距胸中线六寸平。
中府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l寸,距中线6寸,平第一肋间隙。而云门恰在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
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天府穴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腋前纹头下3寸处,侠白位于4寸处。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中,孔最穴在尺泽、太渊连线,腕横纹上7寸。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
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简易取法两手交叉食指尽头处即是列缺。经渠位于桡动脉桡侧,腕横纹上l寸处,太渊位于桡动脉桡侧当腕横纹桡侧端的凹陷中,鱼际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0.1寸即如一韭叶宽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5-17 19:39 , Processed in 0.39516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