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2|回复: 3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详解

[复制链接]

158

主题

508

帖子

18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874
发表于 2022-4-8 12: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断线的木偶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歌赋】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 【诠释】 ①三里内庭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胃腑“下合”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内庭为足阳明胃经“荥”穴,在足背当第二、三跖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②曲池合谷接: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③委中配承山: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膀胱“下合”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 ④太冲昆仑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原”穴,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⑤环跳与阳陵:环跳为足少阳胆经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胆腑“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⑥通里并列缺:通里为手少阴心经“络”穴,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⑦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担,挑、成对。“担法”指病在中而上下取穴,并使上下两穴互相呼应以发挥针灸的效应,即在肢体的两侧各取一穴,或者上肢一穴、下肢一穴,使两穴互相呼应,加强疗效。截,截断、阻断,单一。“截法”指取某经中间部分某一穴,来激发经气的感传,使上下经气畅通,以泻病势,即单取肢体一侧的一个穴位,从中间独截,阻断病势。担截法作为临证选穴、配穴的一种特殊方法,其特点是在四肢的远端选取穴位,治疗胸腹及头面疾病。《针灸问对》:“截用截穴,用一穴也;担者二穴,或手足二穴,或两手足各一穴也。”担截法可以单独使用,如上截、下截、上担、下担、上下担。其中“上截法”如头痛、牙痛、发热,独取单侧合谷穴;“下截法”如痔疮、便秘、腰痛,独取单侧承山穴;“上担法”如胸闷、心慌、气短,取双侧内关穴;“下担法”如腹痛、腹泻、腹胀,取双侧足三里穴;“上下担法”如胃痛、呕吐、气逆,上取双侧内关,下取双侧公孙。如果将担与截配合来用,便有上担下截、下担上截等配穴形式。其中“上担下截法”如胁痛、气郁,上取双侧外关,下取单侧阳陵泉;“下担上截法”如腹中疼痛、胀满,下取双侧足三里,上取单侧曲池。担截法选穴精要,处方严谨,配穴得力,具有简单、快捷、有效、安全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胸腹内脏和头面部疾病。除了常用的担截配穴形式外,对于肢体疾患,还可取用本经穴位相配,以两端取穴为“担”,中间取穴为“截”。如上肢疼痛麻木,取肩髃、合谷为担,独取曲池则为截;下肢疼痛,取环跳、丘墟为担,独取阳陵泉则为截。头面疾患也是如此,如偏头痛一证,取瞳子髎、足窍阴为担,独取风池则为截。担截法常在马丹阳天星十二要穴、八脉交会穴中运用,其他四肢穴位亦可取用。 ⑧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汤,热水。如能掌握十二穴应用要诀,循经取穴,辨证处方,若用之熟练,得心应手,如同热水泼雪一样快捷,收效不凡。 ⑨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北斗,是道教崇奉的北斗七星君的简称,此处意为北斗之神。北斗之神所传授的真机,依从此法连金锁都可以完全打开。 ⑩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至人,古代用以指思想道德等某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荀子·天论》:“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匪人,本指非亲信人而言,后指行为不正的人。《易·比》:“六三,比之匪人。”王弼注:“所与比者,皆非己亲,故曰比之匪人。”十二妙穴只可对至人传授,对一般人不要轻易妄言。【歌赋】 其一,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胻痠, 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变宽,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诠释】 ①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三里,即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别称为“下陵”“胃管”。膝眼,此指“外膝眼”,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的外侧凹陷中,即“犊鼻”穴。足三里在小腿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正坐自然屈膝,以足掌放平为度,先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的外侧凹陷中定取犊鼻穴,再由犊鼻穴向下比量四横指,距离约为3寸,在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正当胫骨前肌的隆起处定取足三里。简便取穴法为正坐屈膝,以本人的手按在膝盖上,掌心正对膝盖顶端,食指放在膝下胫骨的边缘,当中指尖所到达之处即是足三里穴。 ②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又为专治腑病的下合穴,是治疗胃腑病证效果最好的穴位,《四总穴》中概括为“肚腹三里留”。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十分明显,可以调整胃体蠕动和张力,当胃部弛缓蠕动减慢或消失时,针刺足三里可使胃的蠕动加快;而原来胃蠕动处于亢进状的,针刺足三里则可受到抑制。故凡有关脾胃、肠腑功能失调的消化系统疾病,都包括在它的主治范围之内。足三里治胃腑疾患不论虚实皆可应用,肝气犯胃者能理气,饮食停滞者能消导,脾胃虚寒者能散寒,故既用于“心腹胀”之实证,又可治“胃中寒”之虚证。 ③肠鸣并泄泻:肠鸣主要为外受寒邪,内停湿滞,以致脾土失运,发生肠间有声如鸣。湿盛伴濡泄,寒盛伴洞泄,热盛伴里急后重,脾虚伴腹部胀满,均可发生肠鸣。对肠腑功能失调所致的泄泻,常取足三里、天枢等穴施治,急性泄泻用针刺泻法,慢性泄泻用针刺补法或针灸并用,均可达到止泻之目的。若是便秘之症,足三里也可通调肠腑,常与支沟、照海等穴配用。《杂病穴法歌》“大便虚秘补支沟,泻足三里效可拟”,尤其对津液缺乏、肠腑知润所致的习惯性便秘,取刺足三里必不可少。 ④腿肿膝胻痠:《素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阳明经多气多血,主束筋骨,利关节,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也是土经中之土穴,因而为治疗下肢痿痹、疼痛最常运用之穴位。足三里穴主治下肢活动不遂,多与丰隆、解溪、悬钟、昆仑等穴相配;主治膝关节肿痛,多与阳陵泉、阴陵泉、膝眼等穴相配。《玉龙歌》:“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对于寒湿之邪侵袭经络,壅遏气血不得疏通的足胫肿大重着、软弱麻木无力、行动不便之症,中医称为“湿脚气”,也可取用足三里、三阴交以及绝骨等穴祛除寒湿,行血散滞。因步行久远、劳累过度引起的下肢疲软,酸痛无力,甚至影响行走,在足三里穴施以雀啄手法后,留针片刻,可使患者顿觉下肢轻松,疼痛消失。⑤伤寒羸瘦损:足三里穴善于扶助正气,主治诸虚百损,尤其在外邪侵袭尚未入里之时,针刺该穴可防患于未然,扶正祛邪。凡体质虚弱或病后气虚,卫外不固,极易受风感冒而且缠绵不愈,足三里穴有调中理气、扶正固表之功效,可以解除各种症状而使疾病痊愈。在出现感冒征兆时,可针刺或艾灸足三里穴益气固表,增强抗病能力,可防止感冒的发生。如果感冒没有及时治愈,病邪有向里传变的趋势,也可针刺足三里穴泄除在经之邪热,使热去病除。若病邪内传入里,引起发热、胃满、干呕、不欲饮食等症状,一般称之为“胃肠型感冒”,多因内有郁热,又复感风寒风热之邪,内外相合而发病,治疗时也应该清解合法,取刺足三里、合谷等穴,若能守法施治,灵活变通,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⑥气蛊及诸般:气蛊,泛指气机郁滞所致的胸腹胀满之症。足三里无论古今都被认为是“下气降逆”的要穴,常灸足三里能使胃中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以消除气机郁滞所致的胸腹胀满。长期灸足三里可以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管硬化,使血压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对中风体质的患者,在血压过高,舌根发僵、言语不利、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出现时,以小艾炷直接灸足三里可预防中风。 ⑦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变宽:三旬,指人年过三十以上。眼变宽,此指范围增加。足三里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治病范围相当广泛,能够统治上、中、下三部的病证,以足三里作为主穴或配穴,可用于全身数十种疾病的治疗。足三里能通经活血,扶正培阳,温化寒湿,导痰下行,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当为首选穴位,除此之外还广泛应用于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的病证。足三里穴也是保健防病、强壮机体的要穴,能够调节和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在整体疗法中本穴的应用也实不可少。唐代医家孙思邈曾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首先提出了足三里穴的保健作用,当今临床亦被证实。因此,足三里穴在防病保健方面的功效最为人们所称道,历来都将其作为强壮机体的保健名穴,并将灸足三里的方法称为“长寿灸”“保健灸”。因胃为后天之本,胃气强盛,则气血化生之源充沛,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可得气血的荣养,人体精力旺盛,肌肉筋脉丰盛坚强,从而能够保持健康的机体。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能健益脾胃,和中补气,扶正培阳,祛病强身,具有调整全身生理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作用。有人称足三里有“白术之强,黄芪之力,附桂之热,大黄之猛”。足三里通过调节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发挥对全身各系统的强壮的作用,对一切慢性病,特别是在久病之后,身体虚弱、气血未复者,针灸足三里穴可以补中益气、健脾益胃以增强营养吸收。现在临床上对不少疾病都从调理脾胃入手,不断地在足三里穴上施以针刺或艾灸,并和关元、气海等其他保健穴位相互配合应用,对一些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促使病体早日康复。《外治明堂》云:“凡人年过三十以上,不灸足三里令气上冲目,所以三里下气也。”虽然常灸足三里有保健作用,但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除必须艾灸治病外一般不主张长期施灸。因人在三十岁前气血未盛,灸足三里强令降逆泄火,会发生眼目不明。《类经图翼》:“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 ⑧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足三里功效卓著,极其多用,取穴时应审明定位。足三里穴在膝下3寸,胫骨粗隆的外下缘,取穴时亦可以此为标志。用手从膝盖正中向下循摸,至胫骨上端的隆起即是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取穴。即由胫骨粗隆最高点向下量1寸,再外开一横指。针刺操作时应直刺1.0~2.0寸,酸胀麻电感可向下传至足背或趾端,也可向上扩散至膝部,或传至腹部。针刺足三里穴不可过深,如针刺2寸以上,并针尖向胫骨方向,会刺中胫后神经或胫后动、静脉。针刺足三里穴多施用艾灸,尤其在防病保健时施用较多。现在一般不要求产生灸疮,用艾炷灸至3壮,或艾条灸至皮肤潮热红润即可。如果产生灸疮,应保护疮面,防止感染。化脓灸为局部组织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其脓色淡清稀,若转为黄绿色黏稠脓汁,则多为细菌感染,可以此鉴别。【歌赋】 其二,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善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 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针三分、灸三壮。【诠释】 ①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内庭为足阳明胃经“荥”穴,因其穴当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有似通于内部之庭堂而名。正坐垂足,在第二跖趾关节的前方,当次趾与中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内庭穴的主要作用是清降胃火,宣泄阳明经气,主治胃火炽盛的各种病证,尤其对阳明热盛、循经上扰的头面诸证,以及胃腑实热、邪火内结的脘腹病证,具有较好的清热、泻火、通经、降逆作用。 ②能治四肢厥:寒湿之邪侵袭经络,壅遏气血不得疏通的下肢冷痛、软弱麻木无力、足胫肿,取刺内庭祛除寒湿。单纯脚趾关节红肿疼痛而不明原因的痛风,也可取刺内庭消肿止痛。 ③善静恶闻声:足阳明胃经病证之一,即《灵枢·经脉》:“闻木音则惕然而惊,欲独闭户塞牖而处。” 《铜人》注云:“胃,土也,木能克土,故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处居阴阳相薄,阳尽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以其恶喧尔”。 内庭为足阳明经穴,而治足阳明经病。足三里、内庭都是足阳明经的主要穴位。但足三里为合穴,偏于治疗胃腑病;内庭为荥穴,偏于治疗胃经病。 ④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内庭为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输治外经”,取泻本穴能清泻胃火、清降阳明热邪,而治疗阳明热盛、循经上扰的头面诸证。瘾疹为血分有热受风、郁于肌肤不得外泄的皮肤疾患,刺内庭以泄阳明实热。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所引起的咽喉肿痛诸症,针刺内庭泻热镇痛较为理想。循经上攻的胃火牙痛,灼热痛剧,遇凉得减,兼见齿龈红肿溃烂或出血,当清泻胃火以治其根本,多取内庭施以泻法。如果见有齿中衄血,出血量较多,口气臭秽,应取用内庭穴、三阴交穴以清胃凉血。临证应用中内庭穴以治下牙肿痛为主,若属上牙疾病,当循经配用手阳明经穴。 ⑤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惺惺,觉醒、清醒,此处指病症减轻或消失。内庭是清热解表的重要穴位,可治寒热疟疾,凡三阳热盛者一般刺大椎穴泻太阳之热,刺外关穴泻少阳之热,刺内庭穴泻阳明之热。同时内庭穴也能清泻胃肠实热,主治阳明燥热里实诸证,对肠功能也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因此,凡食滞胃肠所致的疳积不化,燥热内攻所致的大便秘结,均可取用内庭穴清利胃肠积热,祛邪化滞。《玉龙歌》“小腹胀满气攻心,内庭二穴要先针”,对于少腹胀满疼痛,属肝胆火旺或胃热炽盛者可取刺内庭穴清胃泄热、和中利气。 ⑥针三分、灸三壮:内庭穴处肌肤浅薄,直刺0.3~0.5寸,或向上斜刺0.5~1.0寸,针感可循经向上传导到大腿及腹部,甚至上至前额面部。肌肤浅薄处施灸壮数宜少,不宜直接灸。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531

帖子

63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314
发表于 2022-4-8 15: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一叶知秋说:
感谢分享。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508

帖子

18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874
 楼主| 发表于 2022-4-9 00: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 断线的木偶说:
【歌赋】 其3,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 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 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针五分、灸三壮。【诠释】①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因其在肘部凹陷处如池之处,取穴时又须屈曲肘臂故名,亦称“阳泽”。正坐肘部屈曲,肘部关节桡侧有一高骨突起即肱骨外上髁,以此作为定取穴位的标志,在肘窝部肱二头肌腱桡侧的“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之间一连线,在其中点定穴。若将肘部屈曲成直角,此穴即在肘横纹的纹端尽头。 ②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曲池是治疗上肢疾病的重要穴位,对局部肘关节的疼痛,如“肘劳(网球肘)”取曲池可向肱骨外上髁方向刺入1.0~1.5寸,使局部有酸胀感,症状可以立即缓解,加用温针则更为理想。曲池穴最常用于治疗上肢不遂、手臂肿痛,具有较强的通络作用,而且为阳明合土之穴,最能调理气血。《素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在治疗中风偏瘫、上肢活动不遂等疾病中,常取曲池与本经的肩髃、合谷等穴相配,以通经活络,舒理筋骨,祛除风邪。 ③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曲池穴善治关节病,除了局部肘部病证外,对于肩关节病变也有较好治疗效果。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软组织发生的无菌性炎症,又称“肩凝症”,早期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夜间加重,活动后稍有减轻;晚期因组织粘连而以功能障碍为主,不能将手后背屈伸、上举梳头取曲池穴强刺激使针感上传至肩,也可使疼痛减轻,活动自如。即便对膝关节疼痛、膝关节扭伤,取用同侧的曲池穴直刺1.5寸,泻法行针,效果极佳。因膝关节为足阳明经脉所过,膝部的疼痛、扭伤导致气滞血瘀,阳明多气多血,取手阳明曲池穴,为“同名经取穴”或“接经取穴”法,能够疏导膝部经气,达到止痛目的。 ④喉闭促欲死:曲池穴善清阳明之热,对阳明经脉所联系的咽喉、口齿、眼目等所患的火热病都有较好的作用。急性咽炎在双侧曲池穴针刺后用强刺激泻法行针,同时让患者做吞咽动作,多可一次见效。麦粒肿患者在曲池穴点刺放血,施治三次后也多可使局部红肿消退。 ⑤发热更无休:曲池穴是手阳明经的重要穴位,能够清泻阳明之热,在治疗外感热病中最为常用。对于各种热病,配合大椎、外关、合谷、风池等穴,可以疏卫通阳,开泄腠理,驱邪从皮毛而出,使汗出热解。因此,无论是风热、风寒的外感表证,还是阳明热盛的里实热证,曲池穴的应用必不可少。小儿热极生风导致的惊厥,针刺双侧曲池穴,得气后用强刺激手法,一般在进针数分钟后,症状便可缓解。由于曲池穴具有较好的清热泻火的作用,临床上还可用于心火旺盛、上扰神明所致的癫狂病证,被列为“十三鬼穴”之一,别称“鬼腿”。⑥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风癣,因于风邪所致的癣病。病变部位皮肤瘙痒,搔之脱落白屑。癞,皮肤病患,此证之初起水疱作痒或疮破流脂水,奇痒彻骨,或出血如疥,或干或湿,似虫非虫,久则成片,延及遍身,多因感受风湿,内有血热,蕴结于皮肤而致。曲池有清热祛风止痒的作用,而且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属土,补曲池又有凉血润燥作用,故对癣和癞都有一定疗效。曲池穴属阳明大肠经,与肺相为表里,针刺曲池可以借助肺的宣发之气,使清热祛风的疗效,通达肌表,遍及全身,故曲池穴有祛除周身风邪的特殊作用,成为治疗皮肤疾病的要穴。曲池穴治疗皮肤疾病常配血海、三阴交等穴,增强清除血分之热、凉血润燥的功能,如对急性荨麻疹,一般取双侧的曲池、血海进针得气后,以捻转提插泻法强刺激行针,患者多在针刺时皮肤瘙痒的症状减轻,皮疹逐渐消退。因病属于中医“风疹”“瘾疹”范畴,多为风邪侵袭,与热相搏,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表,邪正相争而发病,取曲池以祛风透邪,配血海以调和营血,契合病机,疗效卓然。湿疹多为湿热之邪蕴阻肌肤所致,局部出现红斑及密集的小水疱,搔破后有黄色液体渗出。针刺治疗时多取用曲池、血海、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祛风除湿,清热凉血,能够缓解瘙痒,减轻渗出,促使结痂脱落。 ⑦针五分、灸三壮:曲池穴处肌肉较为丰厚,针刺时可不拘于“五分”,一般直刺1.0~2.0寸,透向肘关节内侧少海穴,针感多为局部酸胀。若针尖略向肘关节曲面斜刺,针感多达于前臂部;略向下斜刺,针感可达指端;略向上斜刺,针感可传至上臂、肩部。曲池穴在治疗肘关节病时多用灸法,以艾条灸或温针灸为主,因穴在关节活动处而不宜瘢痕灸。【诠释】 ①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因两骨相互交合,其间空如峡谷,故名“合谷”或“合骨”,而手张之状,其形口大如虎口,又称之为“虎口”。正坐横肘立掌,先确定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在第二掌骨桡侧中点用手指按压有明显的酸胀感处是穴。合谷穴的简便取穴法,是将手的拇、食二指张开呈八字形,虎口指蹼缘拉紧,另一手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拇指关节向前弯曲压向手背掌骨间,拇指尖所到达之处是穴。 ②头疼并面肿:合谷穴以善治头面五官疾病见长,所主治的头痛,属于以外感风热邪火者为主,侧重于治疗前额头痛。对于三叉神经痛,尤其是有触发痛的即刻止痛效应甚佳。阳明经脉上达面颊,合谷穴能够疏风清热,通调面部经气,在面瘫、口眼?斜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以局部地仓、颊车等穴为主,远端配取对侧合谷则效果更佳。发生于面部的风疹、剥脱性皮炎以及过敏性颜面水肿,合谷穴施灸可以迅速消除面部水肿等现象。 ③疟疾热还寒:指“温疟”先发热后恶寒。《素问·疟论》:“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用合谷穴治疗外感热病,是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其作用能升能降,可以宣通气血,促进阳气的升发,而奏扶正祛邪之效。同时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外合皮毛,针刺合谷能够开发腠理,对寒热疟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阑尾炎等引起的发热诸证,临床能收良效。感冒是最常见的外感病证,由人体正气不足,外邪侵袭而发病。无论其属风寒、风热,均可针刺合谷,配以大椎、外关、风池、列缺等穴,共同发挥疏风解表、祛邪退热的作用。中医辨证中的暑温、瘟疫,相当于现在的“流脑”等病。出现壮热、烦躁者,可取泻合谷穴,配用曲泽穴点刺出血,以清热疏卫,解毒透邪。若高热不退,甚至神昏谵语,需配泻太冲、神门穴,清营泻热,熄风开窍。小儿高热导致的热盛动风,出现急惊风的症状,针泻合谷、人中、太冲等穴,配合十二井穴点刺出血,亦能收清热、平肝、熄风之效。针刺后可使神志清醒,抽搐烦躁停止,故以合谷穴为主,治疗各种热性病证,其作用显而易见。尤其是合谷穴具有发汗、止汗的双重作用,既可用于热病无汗,又可用于汗出不止。《拦江赋》:“伤寒无汗泻合谷,补复溜;若汗出不止,补合谷,泻复溜。”合谷穴发汗、止汗的不同作用通过不同的补泻手法实现,欲发其汗,必须泻合谷,以通经络、宣毛窍,托邪外出;欲止其汗,必须补合谷,以实腠理、固毛窍,增强人体的气化功能。 ④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口噤,牙关紧闭,口不能张的症状。合谷穴治疗头面五官病,可广泛用于牙齿红肿疼痛、口噤不开、鼻中衄血、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等各种疾病。手阳明经脉入于下齿,而阳明又多火多燥,合谷穴治疗胃火、风火牙痛,表现为下齿部疼痛剧烈、牙床红肿,甚至止痛片也不能缓解。取刺合谷穴施以泻法行针,往往下针立效,尤其是针感能够上至面颊口唇的,可使牙痛很快消失。对于急性智齿冠周炎所致的口噤不开、张口困难,针刺双侧合谷穴用强刺激泻法,使针感沿手臂向上传导,同时令患者做张口动作。一直到症状改善后留针。热迫血行的鼻衄不止,取合谷可泻阳明上逆之火,凉血止血,如《百症赋》中说:“鼻中衄血,天府合谷直追。” ⑤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合谷穴对多种疾病都有显著效果,特别是镇痛作用常受到重视。当针刺合谷穴得气后,只要气至病所,诸症明显改善,疼痛立即消失,因此常用于头痛、面痛、牙痛、胃痛、腹痛、痛经等多种痛证。合谷穴主治范围广,疗效佳,且穴居部位易取,操作方便,针刺感应亦好,一般用毫针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传到指端,也可以向上通过腕、肘,甚至传到肩部、唇部。施术时对远端感应不宜强求,否则刺激太过会增加患者的不快感。合谷穴的针感比较强烈,个别患者针后拇、食二指留有残余针感,可不做处理,一两天即可自行消失。 ⑥灸三壮:合谷穴可采用灸法,但因穴在关节和肌腱附近,不宜用瘢痕灸。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508

帖子

18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874
 楼主| 发表于 2022-4-9 19: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板 断线的木偶说:
【歌赋】 其五,委中曲瞅里,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 痠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 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针五分、禁灸。【诠释】 ①委中曲瞅里,横纹脉中央:曲瞅,指腘窝处。委中位于腘窝横纹正中,需委曲而取之,如果猝然触及此穴,令下肢委顿,立即跪倒,故名“委中”,别称“腘中”。此处血络丰富,视而可见,临床上常以放血法治病,故有“血郄”之称。在腘横纹中点,当肌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点。俯卧位,微屈膝,找到腘窝最凹陷处,在左右两条大筋之间,即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之间,避开动脉取穴。 ②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足太阳经循行于背腰、挟脊下行的两条支脉均在腘窝部会合,其处的委中穴疏调经气的作用最强,对腰背脊梁疼痛的治疗最有功效。《四总穴歌》中将其总结为“腰背委中求”,《肘后歌》:“腰软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见效。”《素问·刺腰痛论》中说:“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痛如重,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委中穴放血治疗腰痛,实质上就是泻瘀血,祛实邪,疏通经络,畅行气血,所以对闪挫扭伤所致的腰部脉络的瘀血凝滞,收效非常显著。③痠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委中穴位于腘窝部位,是整个下肢的连接枢纽,用于治疗风湿痿痹的腰腿疼痛,难以转侧或行走,髋关节屈伸不利,膝腘部疼痛挛急以及下肢部的各种病证。坐骨神经痛取用委中、环跳,针刺施行手法,使针感向下肢走窜,可以迅速缓解止痛。委中穴虽在下,但以疏调背腰为主;环跳穴虽在上,却以疏通下肢为要,两穴相配,能够祛除风湿,强健腰膝,行气活血,宣痹止痛,关键是令针感直达病所,才能针到痛止。对下肢胀痛难以忍受的,一般都可见到腘窝处络脉充盈,有瘀血征象,触诊时患肢小腿比健肢有硬胀感,若在委中穴施以点刺出血,当即会使胀感消失,疼痛大减,应用时要注意掌握时机,必见下肢络脉充盈,胀感较重者,刺之显效。 ④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委中穴舒筋活络,凡湿邪留注关节所致的痹痛重着、屈伸不利,湿邪留滞筋肉之间所致的疼痛拘急、运动不遂,均可取用本穴施治,尤其对膝关节痹证及膝部红肿疼痛难以屈伸者,取委中无不适宜,配用膝部阴陵泉、阳陵泉等穴,可以增强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⑤针五分、禁灸:委中穴在针刺操作时应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传至足踝及趾端,有时也可向上传至臀部。本穴浅刺即可得气,不必过深针刺或捣动。以防伤及内部神经及血管。委中穴处血管丰富,又是较为粗大的血脉,如果施灸恐伤血脉,故一般不主张在本穴用灸。但对寒痹关节之证,必要时可施以温和灸。【歌赋】 其六,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 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痠, 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针七分、灸五壮)【诠释】 ①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位穴,小腿肚肌肉丰满隆厚,此处能够承受全身重量,如负山之重而名,别称“鱼腹”“玉柱”。腨肠,指腘窝下胫骨后肌肉隆起处,因其中似有肠在内,现代称之为“腓肠肌”,俗称“小腿肚”。承山取穴时多以体表解剖标志为依据,一般不拘于分寸,自《扁鹊心书》言明此穴取法“挺脚趾取之”后,历代也多为遵循。直立,两手上举按着墙,足尖点地,足跟用力上提,在小腿肚正中,腓肠肌下部两肌腹之间因肌肉紧张而出现人字形,在人字尖端交合之处。在人字纹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从腘窝中央到足跟上平齐外踝尖处作一连线,在连线的中央点定穴。即将委中至外踝尖折为16寸,承山穴当其中央,在委中穴下8寸处。 ②善治腰疼痛:足太阳经脉挟脊而行,下至腰骶,针刺承山穴能够激发太阳经气,祛瘀行血,缓解痉挛,对肩背疼痛、腰脊痛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可使剧痛迅速解除。 ③痔疾大便难:承山穴的突出功效是清利下焦湿热,行瘀止痛,主治肛门部的各种疾病,如痔疮、肛裂、下血、便秘、脱肛等。因足太阳的经别自小腿上行至腘窝,“下尻五寸,别入于肛”,由于经别的特殊联系,使肛门部成为足太阳经脉所能联系的部位,也使足太阳经位于下肢的穴位具有治疗肛门疾病的作用,而以承山穴最为突出。《玉龙歌》“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如神”,说明此穴对痔疮疼痛具有显著的缓解止痛功效。痔疮主要由于经络阻滞,气血壅塞,致静脉丛发生曲张,针刺承山穴快速进针1.5寸左右,做强刺激捻转,以酸胀样针感向腘窝、小腿、足底部放散,或局部胀痛为度。在痔疮肿痛发作时,针刺承山穴缓解症状奏效甚捷,关键是要求刺穴准确,针感明显,一般针尖稍向上方,施行手法使针感向上传导,止痛效果更佳。针刺后疼痛可立即减轻。并维持止痛数小时。但针刺承山穴仅对痔疮疼痛有效,并不能使痔疮彻底消除。对习惯性便秘,承山穴也有较好的通便作用,可在双侧穴位上垂直进针2.0~3.0寸,得气后反复提插捻转,刺激强度因人而异,针刺数次即可显效。 ④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痠:承山穴治疗下肢、膝关节及足踝疾病,临床运用最多而且行之有效。如下肢痿痹、脚气无力等,都可取承山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远涉劳累后下肢酸软无力,用艾条双侧承山穴即能使酸痛皆消,行动自如。腓肠肌萎缩多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刺承山处络脉放血可以逐渐改善症状。跟腨挛缩出现的足下垂,可以针泻承山以舒畅经筋,通经活络。 ⑤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霍乱转筋俗称“小腿抽筋”,即腓肠肌痉挛。多见于成年人,是小腿横纹肌随意、突发性、疼痛性收缩而引起的,常于晚上睡眠时发作。小腿肌肉痉挛收缩呈条状隆起,疼痛剧烈,可持续数分钟至一两个小时。轻则伸展或按摩局部则痉挛疼痛可以缓解,重则发作频繁,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承山穴属太阳经穴,足太阳“主筋所生病”,故承山穴有舒筋活络的作用,早在针灸医籍中有治疗此病的记载,如《胜玉歌》中 “两股转筋承山治”。目前应用此穴,亦屡屡应验。承山穴治腓肠肌痉挛的方法很多,用毫针直刺2寸左右,具体深度根据患者体质而定,配合拔罐、走罐等法效果更佳,发作时刺络放血效果亦佳,1~3次即止。承山穴位于腓肠肌两肌腹之间的凹陷顶端,这里恰好是疼痛痉挛最严重的部位,刺之则祛瘀舒筋,局部气血通畅而疼痛即止。 ⑥针七分、灸五壮: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或有麻电样针感向腘窝、小腿及足底部放射。由于小腿部肌肉丰满,本穴也可适当深刺2.0~3.0寸,一般治疗肛门部疾病针尖略向上斜刺;治疗足踝病或脚气,针尖略向下斜刺;而治疗肚腿转筋多采用直刺。但本穴针刺过深,可刺中深部胫神经,自小腿肚到足跟的胫神经分布路线出现灼疼、麻木、运动障碍等异常病况。轻者局部按摩后即可消失。重者症状可持续数天。此时若针刺委中穴,少用泻法久留针,使舒适的针感达足跟部,往往一两次即可缓解而愈。承山穴下肢、膝关节及足踝病时,多以灸法配合应用。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3-28 22:24 , Processed in 0.1957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