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感谢好人说: 导盲犬之梦,作者:刘红庆,来自中国盲文出版社。全书共74943个字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三条狗的感人故事,我省作家刘红庆的新书《导盲犬之梦》在奥运前夕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导盲犬的著作。通过对大连导盲犬基地创建的细腻描述,讲述了人与狗共同走过的温情历史。通过三只导盲犬人性化的自述,展现了大连人与大连导盲犬基地一群训导员、视障者共同创造的辉煌。大连导盲犬基地只有短短四年的时间,但是王靖宇教授却培育出了合格的导盲犬,完成了其他国家人道工作者历经很多年才完成的事业。现在大连导盲犬已经为大连本地和北京的视障人士,无偿提供了多条导盲犬。
尤其是即将于2008年9月召开的残奥会上,中国盲人运动员将使用大连基地的导盲犬征战在赛场上,实现中国人的百年梦想! 本书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大连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策划,中国盲文出版社 承担编辑出版。2008年7月27日正式出版汉文版。同时推出盲文版和有声版。这是我省作家向2008北京奥运会的献礼书。
?
前言:
导盲犬,人类的好朋友
最近,抽暇翻阅了案头的《导盲犬之梦》书稿。这是目前见到的介绍我国导盲犬工作的第一本书,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导盲犬工作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近几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对导盲犬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到熟知的过程。导盲犬是盲人走出家门、平等参与社会的重要工具,是他们失而复得的“眼睛”和最亲密的“伙伴”。借助导盲犬,盲人可以更多、更快地获取外界信息,更早地躲避障碍物,使出行更加安全。因此,推进我国导盲犬工作,保障盲人平等参与权利,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2004年,以大连医科大学 为依托,王靖宇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开始进行导盲犬培训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2006年5月,“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正式挂牌,这是中国大陆首家导盲犬培训基地,开创了我国导盲犬训养工作的先河。
然而,我国导盲犬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大量工作要做。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接纳导盲犬;还要加快推进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出台,为导盲犬工作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更要规范导盲犬培训应用工作,制定导盲犬工作的长效发展机制。
?
“为盲人配上另一双眼睛!”——大连导盲犬基地的信念
“并不是每位盲人都需要导盲犬。但当他需要时,我希望他能有这个选择权。”
——一位训导员的话
“并不是每位盲人都需要导盲犬。但当他需要时,我希望他能有这个选择权。”这是导盲犬协会陈长青的话。说得真好。
很多中国人知道“导盲犬”,是因为看了日本故事片《导盲犬小Q》,而我连这个电影也没有看。所以在写作本书前并不了解“导盲犬”。
我想,在中国人力资源非常廉价,养一条“导盲犬”的花费一定比雇佣一个人高多了!中国盲人消费不起“导盲犬”呀!
当我了解了情况之后才知道,中国导盲犬和世界导盲犬界一样,盲人使用导盲犬是无须支付费用的。一般情况,培训导盲犬的高昂费用由政府、财团、慈善人士共同承担,导盲犬是一种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
现在掌握的情况是,全世界有六十个国家在使用导盲犬,正在工作的导盲犬:
美国:一万只。
英国:四千只。
德国:一千一百只。
日本:九百只。
法国:六百只。
澳大利亚:五百只。
中国:十一只。
中国大陆:六只。
中国盲人的数量是一千三百万,六只狗,平均两百万个盲人才拥有一只“导盲犬”。这显而易见是无法对盲人以更多帮助的。他想用都没有啊!这是中国人道主义的一个空白点。
关于人道主义,我有过一些从业经历。2000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创办《华夏时报》的时候,提出了“弘扬人道,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主张。我为这样的主张吸引,参加了《华夏时报》的创办,并在那里主持“人道”版面的采写与编辑。
我采访了黄乃、甘伯林、徐白伦、茅于燕等一批优秀的残疾人或人道主义者,同时阅读了邓朴方的《论人道主义》,我觉得自己编辑这样的版面十年,将构成一部当代中国人道史。
遗憾的是这样的版面没有长久,随着报纸不断改版,人道主义的要义淡出报纸,我就没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离开了《华夏时报》,并没有离开中国的人道事业。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在中国音乐学家田青的帮助下,把太行山上的盲人宣传队,带给全国的音乐爱好者。我为此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
我知道,立志于做人道事情的人,在中国,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很多。我愿意讴歌他们。
2008年春,我又有了机会,再次关注人道话题。这便是张伟社长约我写创办了大连导盲犬基地的王靖宇和他的“导盲犬”的故事。
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家导盲犬基地的人,到底有怎样的情怀?
这个基地怎样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弥补了中国人道主义的空白?
大连导盲犬基地的信念是:“为盲人配上另一双眼睛!”可中国盲人怎样才能拥有自己的这双眼睛呢?
本帖来自微秘 |
盲人行脚罗浮山
今日启程,一往无前,
诸佛菩萨,龙天护法,
普蒙加被,道业必成。
行脚就是了脱生死的一个捷径。
另外还有一种功德,
就是能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有情的和无情的都能度;
能见到我们的,与我们能说上话的
所以它的功德是难思难议,难说难尽的:
十方如来都来护持和赞叹
苏东坡写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
罗浮山佛道并存,和睦相处,兴盛时有九观十八寺,十八寺中以华首寺为第一禅林。
距离深圳约70公里,国家5A级景区。
亲爱的盲人朋友们:
参加“行脚”
道业必成
累积“罗浮山”难思难议、难说难尽的功德
时间:
11月10日
预备会
报名方式:
莲微信:85264845040
真恒微信:
13714614194